“可是……我好像無法離開這水呢。”魚兒懷疑地回答。
“你可真笨!那麼好吧,既然你自己沒有辦法離開這一池討厭的水,那麼,就讓我來幫你吧!”
鳥兒說完,飛向水麵然後一頭紮進水裏,把遊魚叼到了口裏。接著,它振起雙翅,向天空飛去。
“放下我!快放下我!”魚兒感到呼吸困難,向鳥兒求救。可好心的鳥兒一心要拯救這隻“可憐”的遊魚,它要讓這魚兒飽覽高空美景,讓它享受高空自由自在的生活,讓它看看在森林中安家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可是,當鳥兒最後把魚兒放在林中自己的鳥巢裏時,魚兒早已經斷了氣。
給魚離開水的自由,也就是給了它死亡。不要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你認為好的,不一定適合別人。
人不怕被他人看低,恰恰怕他人把自己看高了
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
劉小傑剛剛大學畢業時,手持一大摞專業證書找工作,自我感覺非常良好,非大公司非高職位不進。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會上,小傑碰了幾次釘子之後才感到自己應該麵對現實,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最後進了一家服裝專賣店當起了營業員,並從營業員、領班一直做到店長。後來他又進一家頗為著名的服裝企業,從縫紉工做起,打樣、檢驗……摸爬滾打數年,現在已是這家企業裏非常有名的服裝設計師。
無獨有偶,一家汽車製造企業招聘員工,幾位汽車製造專業的畢業生前去應聘,最後隻有一人馬到成功,當場簽約。原因是其他人應聘的都是“員”,隻有他應聘的是“工”,自願去當生產線上的工人。情願“屈尊低就”的原因有二:一是初進這種現代化大公司,誰都得先去一線見習,與其被動下去鍛煉,還不如主動去當工人;二是自信比其他工人更具理論基礎和發展潛力,在現代化管理的人才選拔機製下,相信“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隻不過是早晚而已。
一位留美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屢屢碰壁。思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去求職。在較短的時間內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對他來說,這可謂是“大材小用”,但他依然幹得一絲不苟。沒過多長時間,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一般程序輸入員根本不能與他相比。這時他才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老板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又發現他在工作中不斷地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遠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老板見後又提拔了他。再過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對他“質詢”一番,這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此時,老板對他的能力已經有了全麵的了解和認識,自然而然地就重用了他。
赫蒙是著名的礦冶工程師,畢業於美國的耶魯大學,又在德國的佛萊堡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但當赫蒙帶齊了所有的文憑去找美國西部的大礦主赫斯特時,卻遇到了麻煩。那位大礦主是個脾氣古怪又特別固執的人,他自己沒有文憑,因此也不相信有文憑的人,還特別不喜歡那些文質彬彬又專愛講理論的工程師。當赫蒙遞上文憑時,滿以為老板會因此而樂不可支,但赫斯特很不禮貌地對他說:“之所以不想用你,主要是因為你曾經是德國佛萊堡大學的碩士,你的腦子裏裝滿了一大堆沒有用的理論,這裏可不需要什麼文縐縐的工程師。”
聰明的赫蒙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回答說:“如果你答應不告訴我父親的話,我或許還會告訴你一個秘密。”赫斯特表示同意,於是赫蒙對赫斯特小聲說:“其實我在德國的佛萊堡並沒有學到什麼,那三年就好像是稀裏糊塗地混過來一樣。”想不到赫斯特聽了笑嘻嘻地說:“好,那明天你就來上班吧。”就這樣,赫蒙在必要時運用了巧妙的策略,輕易地在一個特別頑固的人麵前通過了麵試。或許有人會認為赫蒙這樣做有些不合適,但赫蒙的做法既沒有傷害別人,又把自己的問題給解決了。有什麼不可以呢?赫蒙貶低的是自己,他的學識到底怎樣,當然不在於他自己的評價。即使把自己的學識抬得再高,也不會使自己真正的學識增加一分一毫;反過來,縱然自己把自己貶得再低,也不會使自己的學識減少一分一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