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出:人不怕被他人看低,怕的恰恰是他人把自己看高了。看低了自己,可以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對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就會慢慢高大起來;可被人看高了,剛開始讓人覺得你多麼了不起,對你寄予種種厚望,正所謂“希望越多,失望越大”,經過一段時間後,一旦讓他人感到失望,他人就會越來越看不起你。
一個人真正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渺小。江海之所以能彙集眾多溪流,是因為它處在溪流的下遊,一個人之所以能變得聰明起來,是因為他能夠虛心好學,不妄自尊大。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應該學會看低自己。
給心靈一個合適的包袱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掩飾自己。
快節奏的社會,常常聽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壓力太大,其實,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給自己在人生各個路段設下了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製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較製定的,所以每天為了完成目標,不得不背著責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憊的折磨。
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任。有的人不看實際情況,要求自己必須考上名牌大學,必須學熱門專業,認為隻有這樣才算有價值的完美人生。許多大學畢業生不願去基層,不願去艱苦地區,就是因為他們人生的背簍中背負有太多的責任。這種以私利為出發點的個人抱負,已蛻變為一個包袱壓在身上,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有人卻樂此不疲。
人們常說:“什麼事都歸咎於他人是不好的行為。”但真的是這樣的嗎?許多人動不動就把錯誤歸咎於自己,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比如說有的人因孩子學習不好而整天苦惱,因孩子沒考上大學而內疚。其實自己已經盡力為孩子做該做的一切了,孩子因為其他原因而落榜,怎麼能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呢?再者說,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呢?說不定孩子能在其他方麵有所成就呢。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強自己,不必掩飾自己,也不會因背負太重的責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縛,多幾分心靈的舒展;就能少一點自責,多幾分人生的快樂。
有的人對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的個性感到相當煩惱,可是後來把它想成:這種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是上天所賜予的,並非自己努力不夠。這樣一想,也就不再責備自己,不再煩惱了。
歌德曾經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隻有認清了在這個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認真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我們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放下那些不屬於你的包袱,知道自己的責任之所在,服從於背負適合自己的壓力,你就能體會到人生旅途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