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漸起,和諧,血腥,壓迫,殘殺,在陸路,水路不斷上演。
時間在流逝,半月之後。
陸路傳報,在張遼,程昱的統領下,萬人軍伍以基本控製了整個臨淮郡。
而陳平統帥的水路,亦有突破性的進展。
隨著招安令的進行,周邊水寇多多少少轉為水軍,頑抗的水寇不是剿滅就是被俘。
現今的水軍,以增加至三千餘人。
不光如此,陳平對戰船的掌控和指揮,亦有了充分的了解和作戰經驗。
首先從小船說起。
艨艟,亦可稱為艨衝,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快。
艨艟戰船,船頭裝有撞角,以衝撞敵船為主。多用於船與船之間的接舷戰。
艨艟,亦稱為陸地騎兵。
冒突,機動性不如艨艟,但防禦力上,比艨艟要強上幾倍。
冒突戰船,左右前後皆裝有弩窗矛穴,敵不得進,箭弩不得敗。
冒突的作戰方式以箭弩為主,矛槍為輔,可對敵船進行近距離騷纏鬥,又可進行遠距離的射箭攻擊。
冒突,可譽為陸地的機動戰車。
說完小船,再說中型戰船。中型戰船,主要以鬥艦為主。
鬥艦,船高一丈,船舷上設女牆,可高三尺。牆下建樓棚,高五尺,與女牆齊。
女牆開弩窗,樓棚開棹孔。兵卒可通過女牆掩護,對敵方船隻射箭。水手亦可通過棹孔放槳,免受敵方攻擊,自由劃船。
鬥艦的防禦力,要遠遠高於艨艟和冒突。可稱為陸地的裝甲戰車。
鬥艦的主要作用,是用來指揮作戰。
鬥艦中裝有金鼓,旌旗。可擊鼓進軍,鳴金收兵。亦可使揮舞令旗,用旗語指揮作戰。
鬥艦,亦可稱為水上的指揮基地。
小船,中船說完,當要說大船。大船,即為樓船也。
樓船,乃東漢末最強大的戰船,船高首寬,外觀似樓。
樓船的船頭裝有撞角,船上列矛,豎旗幡。水手可控製尾舵,控製樓船的行進方向。
水上交戰時,兵卒可依靠船體,船艙,前後左右,對敵人進行攻擊,當得攻防兼備也。
高大的樓船,亦可稱為水上城堡。
劉繇配給陳平的樓船,屬於小型樓船,此船有兩層樓閣。可容納水手,兵卒五百餘人。
經工匠介紹,樓船之龍骨,肋骨,船體,甲板,旗杆,尾舵等,均是已上等的木料製成。
木料之間由鐵條隼牟相連,樓船通體堅固異常,不怕風浪。
製得此船,需要大量的上等木料,鐵料,更需要百餘工匠,花費兩年時間方能製成。
見證了各個細節,陳平不禁感慨連連,更加佩服起古人的智慧。
陳平看著製船的工匠,眼中全是熱誠。
陳平知道,有了這些船匠,才能製得更好的戰船,更大的樓船。
所以,陳平對製船的工匠格外的照顧和愛護。
剿滅水寇時,陳平亦體會了一次樓船作戰。
在陳平看來,樓船,可稱為水上的無敵霸王。
樓船主要以箭弩射擊,衝撞敵船,兩船接舷戰為主。
樓船高,大,防禦強,載人又多。故樓船與中小型的敵船交戰,樓船都能取得壓倒性勝利。
然樓船再猛,亦需要好的指揮官。
陳平能感覺到,他一個陸戰之將,指揮水軍作戰,捉襟見肘也。
春秋之時即有樓船,秦漢之時亦有‘樓船將軍’之官銜。
此刻的陳平,對水軍將領,對‘樓船將軍’,可謂求賢若渴。
正當陳平求賢之時,一封急報,帶給了陳平希望。
陳平知道,他的‘樓船將軍’,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