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東漢末的戰船(一)(1 / 2)

人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人情債,不能不還。生前沒有報恩,死後要加倍償還。

許劭以死,陳平必須要報恩。為了名聲,陳平也要在明麵上,祭奠一番。

在合肥城百姓,守兵的見證下,陳平對許劭,進行了隆重的祭奠。

“嗚呼恩人名,渡江不幸亡。命理由天定,兵民豈不傷。”

“思痛以斷腸,酌酒獻牛羊。君若有其靈,品吾烹煮嚐。”

“嗚呼恩人才,慧眼望天簾。士武多提攜,名震海內傳”

“念君以裂心,鼓瑟吹笙繁。英魂如有靈,聞吾奏彈弦。”

“恩人,恩人啊,你嚐一嚐,你聽一聽啊。”

陳平悲痛欲絕,當著眾人的麵,吐血暈厥。兵民大震,無不被陳平的情義感動。

此番祭奠,陳平得到了軍民的擁護。

待祭奠過後,陳平將帝詔公布,在眾人的高呼中,陳平順理成章,成為了合肥城的新縣令。

許劭死後三日,合肥縣城的軍,政,民,糧。被陳平及一幹部下,徹底掌控。

人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成為合肥縣令的陳平,點了兩把火,頒布了兩大條令。

其一,在陸路,陳平軍將控製合肥以北,臨淮治地。

其二,在水路,陳平軍將打擊水寇,使合肥周邊河道,乃至東南的巢湖,再無水賊。

其一條令,占領臨淮。

占領臨淮,對於陳平來說,是脫局之策的重要一環。

掌控臨淮,好處多多,最主要的是移民。

陳平要將合肥城的百姓,移民到臨淮治地,使合肥縣城,成為真正的軍事重鎮。

移得城中百姓,亦能和袁術的軍伍,不受非議的共用一城,亦可解決魯肅戰略的最大難題。

陳平命張遼暫為臨淮郡尉,程昱暫為臨淮郡丞,執矯詔,帶領一萬軍伍,控製臨淮郡。

陳平令,兵發臨淮期間,不要得罪當地士族,要聯合臨淮士族。

臨淮長久自治,民風彪悍,多以士族的家奴為多。如強行攻打,定會引起激烈抵抗。

為了收攏兵權,陳平特製條令。

凡士族交出兵權者,其士族之人可以為官,可當得縣令,縣丞。

陳平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聚攏兵權,在沒有士族的阻擋下,快速的控製臨淮郡。

待脫離困局後,再派人派兵慢行治理,施行四政之法,最後徹底,全麵的掌控臨淮。

其二條令,打擊水寇。

打擊水寇,對於陳平來說,亦是重要一環。

打擊,並不是剿滅。在陳平看來,對待淮南水寇,不能向黃巾賊寇一般。

可以殺,但最好以俘虜為先。至於原由,是陳平軍需要水寇。

陳平需要俘虜水寇化為水兵,形成一支強大的水軍。

在逍遙津,陳平有樓船,艨艟,冒突,鬥艦,陳平需要水軍接管戰船。

為了得到水軍,陳平特製條令,亦稱招安令。

凡水寇者,可入合肥城投軍,陳平軍將給與豐厚待遇,包括錢,糧,安置家眷等等。

為了形成水軍,進而渡江剿滅劉繇的戰船,陳平可以付出一定的代價。

陳平的目光看得很長遠。

因為他知道,有了水軍相助,對今後的發展和擴張,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水軍統領的位置上,因沒有合適人選,陳平暫時接管,並命曲阿小將隨其左右。

曲阿小將,亦可稱為江東兒郎,論水性,比旱鴨子許褚要強上一大截。

陳平令李儒坐鎮合肥,打理一切事務,令許褚輔助李儒,監管軍伍,維護治安。

陳平要水路並進,一同起航,完成戰略的後續計劃,徹底脫離合肥困局。

陳平以發出兩把火。兩把火一燒,攪亂了淮南水寇,攪亂了臨淮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