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是思想的超越,它使生活變得簡潔;拒絕是理性的警覺,它使世界更加和諧。拒絕,是人們在處世交往中經常會碰到的話題。在很多情況下,你需要對求助的人說“不”,當你的朋友請你去做一些你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當你自己力不從心的時候,你都需要說“不”。
說“不”,不僅僅是一種對事情的理性判斷,更需要很強的能力和藝術性,這需要你的準確判斷和委婉的表達技巧。在很多時候,你需要委婉地拒絕。因為你答應幫人又幫不好,常常會使自己的信譽受損,甚至會使對方產生受騙的感覺。之所以要委婉,是為了使你的拒絕不傷害別人的心靈。
對好朋友提出的請求、條件、願望而你無法滿足,你千萬不能閃爍其詞、拐彎抹角,而是要給予對方一個直截了當、簡潔幹脆的拒絕,來表明你的態度,同時向他解釋清楚你所處的境地和辦成這件事所遇到的無法克服的難度,不要使對方心存幻想。
有這樣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鐵杆”哥們王某和劉某。小王大學畢業後在某區人事局供職,小劉則被分配到一家企業工作。一天,小劉攜帶禮品來到小王家,開門見山地說:“老朋友,我想跳槽換個工作。現在我那家工廠產品沒銷路,效益差,收入低。請你無論如何幫這個忙。”他倆是患難知己,幫忙也在情理之中,但小王隻是一般幹部,實在是力不從心,於是便對小劉如實說道:“我雖在人事局工作,但人微言輕。加之現在的人事決定權都下放到企業,你這個忙恐怕很難幫得上。你還是想想其他辦法吧!”
在這裏,小王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便直截、爽快地向小劉回絕。但“拒絕”的原因一定要充分可信,不要讓對方產生“關鍵時刻不幫忙”的想法。要是你不自量力,口頭允諾下來,但最終無法辦到,反而會給對方產生“幫忙不賣力”的誤解而使好朋友之間產生隔閡。
對於好朋友提出的要求,自己能夠辦得到,但由於各種原因而不想滿足對方,這時你如果直截了當地加以拒絕,會顯得太露骨和不近人情,容易傷了彼此的友情,此時你不妨用委婉含蓄的方法不動聲色地、體麵地向朋友表示拒絕。
小殷對攝像機朝思暮想了很長時間。一天,他心一橫,花費了多年積蓄,從商店裏樂滋滋地捧回一架嶄新的進口攝像機。打那以後,他一有空便圍著它轉,愛不釋手。時隔不久,小殷中學的要好同學跑來,說下星期他外出旅遊想借用小殷的攝像機。說實在的,帶這麼個高級玩意兒去旅遊,小殷真擔心給鼓搗壞了。但不借吧怕傷了多年的友誼,且又難以啟齒,於是小殷便不置可否地對同學說:“到時候再說吧!有空一定借給你。”
對這類勉為其難的要求,小殷既不說借,也不說不借,實際上為自己的最終拒絕留下了很大的回旋餘地。如此既保全了雙方的麵子,不至於出現尷尬的僵局,又回絕了對方的要求。小殷的同學如果是個明白人,一定會心領神會,知“難”而退。
對好朋友提出與你合作辦事的要求、建議,你不妨調侃一下,開個玩笑,轉移目標,將對方的要求、建議拒之於千裏之外。
小蔡和小樓是一對好朋友。小蔡很早就下海經商,經過幾年拚搏苦鬥,如今已躋身“大亨”之列了。他屢次三番勸小樓辭職,和他一起投資經商,口稱保證小樓發財。小樓是求穩怕風險的人,愛舞文弄墨,不諳經商門道,但對小蔡的好意又不宜生硬地拒絕,便調侃說:“人家都說我沒有財運,發不了財。要是我和你合夥做生意,不但我會輸得精光,到時還會連累你,把你從風度翩翩的大款下降為身無分文的平民…”一個玩笑,小樓便將自己的態度表露得明白無誤。小蔡聞之,也隻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