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個著名的植物園,裏麵種滿各種珍奇名貴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遊客前來觀賞。雖然園內豎立著“偷竊花卉罰款20美元”的木牌,但花卉不
翼而飛的事仍時有發生。後來,管理人員在園門上方懸掛一塊醒目告示牌:“凡檢舉偷竊花卉者獎勵100美元。”打這以後,植物園再未出現過丟失花卉的現象。
有些事運用垂直單一思維,可能會很難解決,但換個角度,采取逆向思維或多向思維思考,事情往往就會迎刃而解。遇到難題時,我們有時隻需換一種思維方式或換一個思維角度。
法國農學家奧瑞·帕爾曼特被德國人抓去做了俘虜。在集中營裏,曾經品嚐過馬鈴薯,自認為其味甘美。後來獲釋回到法國,決定在自己的家鄉種植馬鈴薯。當時有不少的法國人都非常反對,尤其是那些宗教迷信者,把馬鈴薯視為“鬼蘋果”,醫生們也普遍認為馬鈴薯對人身體有害,連一些農學家也斷言:種植馬鈴薯會導致土地貧瘠。
帕爾曼特怎麼也說服不了他們。怎樣才能使馬鈴薯順利地推廣起來呢?1789年,帕爾曼特得到國王的特別許可,在一塊非常低產的地方栽種了馬鈴薯。春去秋來,快到馬鈴薯成熟時,帕爾曼特向國王請求,派一支身穿儀仗隊服的國王衛隊來看守這片馬鈴薯,當然是白天看守,晚上就撤回去了。這樣一來,馬鈴薯成了國王衛隊保衛的“禁果”。對此人們感到奇怪,而且經不起誘惑,每天晚上都有人悄悄跑來,偷挖這些“禁果”。大家嚐到馬鈴薯的美味後,又偷出一些“禁果”把它移植在自己的菜園裏。
於是,馬鈴薯便在法國推廣開來。
從上麵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換一種思維方式,原本的山窮水盡,就會變成柳暗花明。
生活中常會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觀察,就會很容易發現,生活展現給我們的並非總是陰霾漫天,沒有一絲希望。換一種方法,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生活沒有固定模式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大師,向他請教為人處世之道,大師給他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有拙一巧兩個青年,同時到水塘釣魚。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兩個人均毫無收獲。這時拙者仍然堅守在原地,保持著原有的姿勢,使用著同樣的方法,而巧者則不停地變換著釣魚的地點,不斷試驗新的方法,甚至更換了釣具。如此這番,一天下來,拙者收獲頗豐,巧者終究一無所獲。
年輕人聽罷,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我明白了,為人處世不應該朝三暮四,蜻蜓點火,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大師隻是笑笑,講了第二個故事:還是這兩個人,巧者在經過數次嚐試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最佳位置,選擇了最佳的釣具和最佳的方法,不斷釣到大魚。拙者不為所動,以不變應萬變,但最終沒有釣到大魚。
“這?”年輕人有些遲疑,“我想也許人還應該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嚐試並尋找最合理的生存方式,而不應該刻板教條,更不應該執迷不悟。”
大師沒有表態,接著講了第三個故事:兩個釣魚的人雖然都竭盡了全力,但無論拙者多有耐心,也無論巧者如何嚐試,兩個人都沒有能釣到魚。
“為什麼?”年輕人疑惑起來,“那做人還有準則嗎?”
“因為這個地方可能根本就沒有魚。”
生活中沒有千篇一律的處世原則,沒有人能夠教會你怎樣生活,生活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去體味。如果走不下去了,就拐個彎;思路打不開了,換一個角度去考慮;方法行不通了,就換一種方法。
一位哲學家拿著一個窄口的玻璃瓶和一個氣球問他的學生:“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把這個氣球放進玻璃瓶中呢?”學生們在下麵紛紛地討論起來,因為那個瓶口真的很小。
這時卻有一個人站起,他把氣球氣嘴上的繩子解下來,放了氣,然後塞進玻璃瓶,再把氣球吹大,最後再將氣嘴紮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