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改變思維——換種方法做人,換種思維做事(3)(2 / 3)

哲學家看到就笑了,說:“那麼,又有誰可以把瓶中的氣球取出來呢?但是這一次就不可以再放氣了。”

學生們沉默了很久,突然,老師將瓶子狠狠地向地上扔去,結果瓶子碎了,但是氣球卻沒有壞掉。

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問題的解決也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究竟應該怎樣做,隻有靠你自己去思考了。

打破內心的障礙

兩個人從監獄的鐵欄裏往外看,一個看見爛泥,另外一個看見星星。

在人生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不論你計劃得多麼周密,挫折都在所難免。然而最難以逾越的障礙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有時候障礙事實上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消失了,但在我們的內心中卻仍然存在無形的困惑。

隻有打破內心的障礙,把困難視為“不難”,發掘它蘊藏著的機會,你的人生才會光明。

林肯小時候曾經做過一件他父親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林肯的父親在西雅圖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買了一座農場,農場裏麵有許多石頭,看上去非常牢固,仿佛和山緊緊地連在了一起。有一天,林肯的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別人就不會以這麼低的價格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牢不可動的小山頭。”

那座農場一直保持原樣。直到有一天,父親去城裏辦事,林肯的母親帶著孩子們來到農場。母親說:“孩子們,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

“它那麼牢固,這怎麼可能?”林肯的哥哥對母親說。

“孩子,隻要我們決心把它們搬開,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母親對孩子們說。

於是,林肯和家人一起開始挖石頭。他們隻往下挖了一英尺,那些看似生著根的石頭就晃動起來。不長時間,所有的石頭就被清理幹淨了。

“不可能”就像那座農場中的石塊壓在我們心頭,使我們放棄唾手可得的勝利。如果能夠把這些石頭從我們的心頭搬開,那麼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到了。

有一個漁夫,經常在潭邊不遠的河段裏捕魚。那是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翻卷著,一道道的波浪此起彼伏。

一群經常路過此河段的學生看到他這樣感到非常奇怪,同時又覺得他

很可笑:在浪大又那麼湍急的河段裏,怎麼會捕到魚呢?

一天,有個男生終於忍不住了,他走過去問漁夫:“你這是在幹什麼呢?”漁夫抬頭看了他一眼,沒有答話。

男生仍不死心,繼續追問:“魚怎麼會在這麼湍急的地方停留呢?”

這回輪到漁夫說話了:“當然不會。”聽到答話,男生更為驚訝地問:“那你怎麼能捕到魚呢?”

漁夫笑笑,什麼也沒說,隻是提起他的魚簍往岸邊一倒,頓時倒出一團銀光。那一尾尾魚既肥又大,在地上翻跳著。

學生們一看就傻了,這麼肥大的魚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他們以前在潭裏釣上的多是些很小的鯽魚和小鰷魚,而漁夫竟在河水這麼湍急的地方捕到這麼大的魚,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啊!

看著瞪大了眼睛、合不攏嘴的學生,漁夫笑笑說:“潭裏風平浪靜,所以那些經不起大風大浪的小魚就自由自在地遊蕩著,靠潭水裏微薄的氧氣就足夠它們呼吸了。而這些大魚就不行了,它們需要水裏有更多的氧氣,沒辦法,它們就隻有拚命遊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裏的氧氣就越多,大魚也就越多。”說著,隻見漁夫手一揚,一條足有二三斤重的魚被甩進了魚簍。

漁夫重新放下魚竿,得意地說:“許多人都以為風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適合魚生存的,所以他們捕魚就選擇風平浪靜的深潭。但他們恰恰想錯了,一條沒風沒浪的小河是不會有大魚的,而大風大浪恰恰是魚長大長肥的唯一條件。大風大浪看似是魚兒們的苦難,但恰是這些苦難才使得魚兒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