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感謝生命——感激生命給予你的一切(3)(2 / 2)

年輕的村婦聽了,高高興興地拿著醫生開給她的藥回去給她的婆婆吃了。三個月後,她再次來到女醫生的麵前說:“醫生,我不想毒死我的婆婆了。”

女醫生問她:“你為什麼改變主意了呢?”“自從我聽了你的話,每天吃飯前盡心侍候她吃下一顆‘酸泥丸’以後,婆婆突然改變了對我的態度,變得對我非常和善,而且搶著做家務,讓我多休息,像我的母親一樣關懷我,所以我要救我婆婆。”村婦說著,眼裏流下淚來,她帶著哭腔說:“醫生,你快給我開一劑解毒的藥。你救救她吧!”

慈祥的醫生聽完村婦的話,開懷笑著說:“我知道你會來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不會死的。‘酸泥丸’其實是一道可口的點心,因為你經常麵帶笑容給婆婆吃‘酸泥丸’,婆婆感覺到了你對她的孝順,從而改變了對你的態度,並開始善待你。”

你需要別人善待自己,首先要學會先善待別人。關愛夫家的親人朋友,體貼公婆、照顧小姑小叔是女人的一種人生智慧,這種智慧既可助你事業成功,又可為你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港灣。

懂得與身邊人分享一份快樂,分給兩個人,快樂就增加了一倍;一份痛苦,分給兩個人,痛苦就減少了一半。如此好的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一份快樂,兩人分享,便成了雙份的快樂,如果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人人都會大笑開懷。傷心少了,快樂多了,內心情感溫暖充實,生活自然就越加的美好。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長老,酷愛打高爾夫球。在一個安息日,他覺得手癢,很想去揮杆,但猶太教義規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什麼事都不能做。這位長老卻忍不住,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

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

然而,當長老在打第二個洞時,卻被天使發現了,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麵前告狀,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上帝聽了,就對天使說,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

第三個洞開始,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幾乎都是一杆進洞。長老興奮莫名,到打第七個洞時,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為何還不見有懲罰?”

上帝說:“我已經在懲罰他了。”

直到打完第9個洞,長老都是一杆進洞。因為打得太神乎其神了,於是長老決定再打9個洞。天使又去找上帝:“到底懲罰在那裏?”上帝隻是笑而不答。

打完了18個洞,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把長老樂壞了。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

上帝說:“正是,你想想,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以及興奮的心情,卻不能跟任何人說,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

原來在上帝眼裏,當一個人有了快樂而不能與他人分享時,就會變成一種懲罰。一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有了怎樣美妙的體驗,如果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或者講了人家也不相信,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因為它鬱積在心頭,找不到出口,自然也就成了一種壓力、一種負擔。

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要善於與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分享我們的喜悅。

你施予友善,你將得到友善。如果你不擔心別人從你身上得到好處,你得到的好處可能更多。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工夫,皆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有幾分羨慕,於是都到附近買了一些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都是毫無成果。

話說那兩位釣魚高手,兩個個性根本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給我。”雙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簍魚,還認識了一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備受尊崇。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