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財富的泡沫之觴:貨幣金融與經濟學(3)(1 / 3)

S股,S股是指那些主要生產或者經營等核心業務在中國大陸,而企業的注冊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掛牌的企業股票。

N股,N股是指那些在中國大陸注冊、在紐約(New York)上市的外資股。

普通人投資為什麼也可以找專家——基金

【軼聞趣談】

老黃是沈陽市的一名退休員工。在2006年和2007年時,街坊鄰居都在談論基金的事,老黃也漸漸知道了基金是一種由專家幫理財的產品。“有這麼好的事我為什麼不參與呢?”於是老黃拿出了2萬元錢,準備到基市裏“淘”一把。

在基金經理的推薦下,老黃選擇了一隻業績好、口碑好、價格也好的名牌基金,沒想到,那基金果然是隨著2007年的大牛市一路上漲,可謂芝麻開花、節節高,老黃高興之餘,後悔自己放著那麼多專業的理財顧問不用,非自己瞎琢磨,看來,理財路上,自己還真隻能算得上個小學生呀!

在2007年的牛市中,老黃簡直不敢相信計算器上顯示的數字,不禁暢想未來:“按照這麼個漲法,過個十幾年,自己也能成為百萬富翁了啊!”誰知好景不長,老黃的如意算盤沒打多久,美國就爆發了次貸危機,剛弄明白“次貸”是怎麼回事,股市就開始一路狂瀉,老黃在基金上的利潤轉眼縮水不少。但令老黃值得欣慰的是,自己與那些股民比起來,自己的損失還是比較小的。

【經濟學聊天室】

為什麼老黃投資基金會“大賺小賠”?因為基金是由專業的投資專家——基金經理管理,他們擁有專業化的分析研究隊伍和雄厚的實力,一般采取分散投資,所以基金比股票的風險小,收益也更為穩定。

我們現在說的基金通常指證券投資基金。證券投資基金是指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獨立資產,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法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投資於證券的集合投資理財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譽卓著的銀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資。基金投資人享受證券投資的收益,也承擔因投資虧損而產生的風險。我國基金暫時都是契約型基金,是一種信托投資方式。

與股票、債券、定期存款、外彙等投資工具一樣,證券投資基金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投資渠道。那麼,與其他的投資工具相比,證券投資基金具有哪些特點呢?

基金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有利於發揮資金的規模優勢,降低投資成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管理和運作,基金管理人一般擁有大量的專業投資研究人員和強大的信息網絡,能夠更好地對證券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動態跟蹤與分析。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必須以組合投資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基金通常會購買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股票,投資者購買基金就相當於用很少的資金購買了一攬子股票,某些股票下跌造成的損失可以用其他股票上漲的贏利來彌補。因此可以充分享受到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好處。

基金投資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基金投資收益在扣除由基金承擔的費用後的盈餘全部歸基金投資者所有,並依據各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比例進行分配。為基金提供服務的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隻能按規定收取一定的托管費、管理費,並不參與基金收益的分配。

投資基金,最忌諱的是你用價值投資的手段分析一隻基金,卻用短線手法來交易。頻繁的短線交易,不過是為券商帶來了豐厚的手續費。短線交易、波段操作的難度其實更大於長線投資,即使運氣好,也不過隻能掙點蠅頭小利,因為缺乏足夠的定力,常常在買進幾天之後就匆匆賣出,然後再去尋找另外一隻基金。

如果想要獲得10年10倍的收益,換一種思路或許也能做到,很多人在基金上交易,都希望每年能獲得巨額收益,比如一年翻番甚至更多,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常見的結局是,在1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你的本金已經所剩無幾。如果適當降低你的目標,每年穩定獲得30%的年收益,10年後也可以獲得10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