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72法則”可以簡單快速測算出你的資金翻番需要多長時間,用72除以你的預期年收益率的分子,得出的數字就是你的資金翻番需要的年數。假如你預期年收益是9%,你的資金大概在8年後翻番;假如你的預期年收益為12%,大概需要6年的時間實現翻番。所以,在基金投資上,投資者宜放長線釣大魚。
【知識鏈接】
債券
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
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係,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
購買債券是一種重要的理財方式。
期貨為什麼是場戰爭——期貨
【軼聞趣談】
金融風暴使大宗商品經曆了前所未有的振幅,大宗商品價格大多攔腰抄斬,在這場空前的風暴洗禮下,期貨投資上演著或喜或悲的投資故事。吳先生在期貨市場泡了十多年,金融風暴這波大行情,讓他的資金一下從60萬元暴漲至1000萬元。
吳先生專門從事農產品期貨市場研究,也從未間斷親自操盤投資。多年進行農產品研究,讓吳先生本人堅信國家會不惜一切保護農民利益。他預測,國家一定會大量收儲大豆,而且會提高收購價。2008年10月,國家收儲大豆150萬噸,收購價高於期貨價。當時市場上還有人不相信這是真的。吳先生預測國家還會收儲,還會提高收儲價,他給許多朋友講,有些朋友還不相信。
吳先生從大豆每噸3000元時開始建多頭倉單,之後一直看“多”。2008年12月底,國家再次收儲大豆150萬噸,2009年1月,國家第三次收儲大豆300萬噸。大豆價格一路攀升,春節過後,吳先生平倉時已經賺了1倍多。
依據同樣的判斷和分析,采用同樣的模式,2008年12月底,他從每噸2800元開始做多白糖,直到春節過後,白糖漲到每噸3100元時平倉,又賺了一把。
【經濟學聊天室】
在風險和利潤的戰爭中,期貨令無數人悲喜不已。期貨的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製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即對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彙、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賣家判斷他手中的商品在某個時候價格會達到最高,於是選擇在那個時候賣出,獲得最大利潤。簡單來說,期貨的賺錢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賺取買賣的差價。
期貨交易的特點是投資量小,利潤潛力大。期貨投機者一般隻要投入相當於期貨合約值10%的保證金即可成交。這是因為他們可以先訂買約再訂賣約,也可以先訂賣約再訂買約,最後買約賣約兩抵,投機者結清合約的義務,故沒有必要拿出相當於某一合約的商品全部價值的資金。期貨投資者拿出的保證金是為了在必要時抵償買約和賣約的商品價格差額。
舉個簡單的例子,期貨投資人小林在5月份看漲豆價,於是買進一份9月份到期,成交價為每蒲式耳6元的大豆期貨合約。大豆期貨合約每份5000蒲式耳,買約值30000元,但小林隻需付3000元的保證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