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每年的休假更是瑞士人的頭等大事,許多人通常在前一年就開始計劃如何安排日程。他們通常不顧手頭的工作進展,該休假就休假,就算老板多給加班費也不幹,天大的事情都得等度完假回來再辦。瑞士人休假是純粹的休息,不帶手機不穿西裝,或者上山或者下海,完全換了一個生活環境。
【經濟學聊天室】
在中國人看來,瑞士人無疑是“懶惰”的,要追究瑞士人“懶惰”的背後原因,我們不能不了解社會保障製度。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和社會在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製度。社會保障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社會保障的思想和實踐自古有之。希臘政府從公元前560年起,就對傷殘的退伍軍人及其遺屬發放撫恤金;給失業者、殘疾人以衣服、食物和津貼;貧窮的病人可以享受醫療救助。 15、16世紀之交,英國由於圈地運動的原因,大量農民喪失生計,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會穩定。1601年,英國政府頒布《伊麗莎白濟貧法》,以緩解貧困者的生存危機。到了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德國首相俾斯麥於1883-1889年間先後製定並頒布《疾病保險法》等保險立法。這些保險法標誌著現代社保製度的誕生。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保險。1945年,在二戰後英國首次大選中獲勝的工黨全麵實施《貝弗裏奇報告》中提出的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全麵實行社會保障。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效仿。
可以說,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勞動者的社會保障是所有社會都麵臨的問題,隻要存在人類和人類社會,勞動者的社會保障問題就始終存在。但市場經濟的高效率和高風險,使社會保障製度顯得尤為重要,社會保障對經濟的發展也隻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才能發揮其完整而巨大的維係作用。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國家福利、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德國、新加坡為代表。像瑞士就屬於國家福利的社會保障模式,而我國屬於社會共濟的社會保障模式。
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
廣義的社會福利就是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
社會保障還包括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複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複員退伍軍人等。
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花在社會保障方麵的錢已經越來越多。但是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至今在社會保障的投入,和世界水平比,還有很大的缺口。不過,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係的逐步完善,我們也能成為像瑞士的國民一樣“懶惰”了。
【知識鏈接】
福利國家
是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創辦並資助社會公共事業,實行和完善一套社會福利政策和製度。福利國家不是社會保險、不是公費醫療、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會救濟計劃,也不等同於社會保障或社會政策,而是它們的加總。
福利國家的理論起源於英國的《貝弗裏奇報告》。《貝弗裏奇報告》對戰後英國福利社會的建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報告主要有以下幾個內容:普享性原則,即所有公民不論其職業為何,都應被覆蓋以預防社會風險;統一性原則,即建立大一統的福利行政管理機構;均一性原則,即每一個受益人根據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狀況,獲得資助。
低收入家庭為什麼會得到保障——保障性住房
【軼聞趣談】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
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於是,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住。老人所住的房子也用不上了,因此他宣布出售這幢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老人深陷在沙發裏,滿目憂鬱,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會賣掉這棟陪他度過大半生的住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