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性消費不僅使大量的奢侈品生產耗資巨大,而且這些消費者又以驚人的鋪張浪費將奢侈品化為廢棄物。享受不了的人有條件揮霍,需要的人又沒條件滿足。浪費的財富隻是滿足了富有者的虛榮心,這無異於實際財富的低增長和社會整體福利的下降。
炫耀性消費必須降降溫了。
【知識鏈接】
象征性消費
象征性消費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消費的象征”。即借助消費者消費表達和傳遞某種意義和信息,包括消費者的地位、身份、個性、品位、情趣和認同。消費過程不僅是滿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且也是社會表現和社會交流的過程。其二,是“象征的消費”。即消費者不僅消費商品本身,而且消費這些商品所象征的某種社會文化意義,包括消費時的心情、美感、氛圍、氣派和情調。
女性生理期為什麼會影響購物欲望——衝動型消費
【軼聞趣談】
東南快報在2009年初曾刊載有一則關於女性購物“生理期”的新聞。
英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女性在月經周期最後10天左右更易產生購物衝動。女性所處月經周期越靠後,她們超支的可能性越大,在花錢方麵更不節製、更衝動、超支金額更多。
“我被購物衝動抓住,如果不買東西,我就感覺焦慮,如同不能呼吸一般。這聽起來荒唐,但這事每個月都在發生,”一位參與這項科學研究的女性都這樣說。
科學家認為,女性月經周期中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容易引起不良情緒,如抑鬱、壓力感和生氣。她們感到非常有壓力或沮喪,容易選擇購物這一方式,讓自己高興並調節情緒。對許多女性而言,購物成為一種“情感上的習慣”。她們不是因為需要而購買商品,而是享受購物帶來的興奮感。
研究同時發現,不少女性會為衝動購物感到懊惱。以大學生塞利娜·哈爾為例,她平素習慣穿平跟鞋,但一時興起想買高跟鞋,於是一口氣買下好幾款顏色不同的坡跟鞋。然而,沒隔多久,她就不喜歡這些新鞋,不願再穿。
科學家說,如果女性擔心自己的購物行為,她們應該避免在月經周期後期購物。她們應考慮幹點別的,而不是周末去商業街。
【經濟學聊天室】
當你在商場中看到一些比較便宜,或者很討你喜歡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可能是你經常看到但從來沒有使用過的。你猛然間覺得自己好像很需要它,於是將其買下。但是事後卻發現你根本不需要它,或者它的作用很小。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衝動型消費。
衝動型消費指在某種急切的購買心理的支配下,僅憑直觀感覺與情緒就決定購買商品。在衝動消費者身上,個人消費的情感因素超出認知與意誌因素的製約,容易接受商品(特別是時尚潮流商品)的外觀和廣告宣傳的影響。
而女性無疑是衝動型消費的主力軍。日本有一個專門研究消費者形態的機構有一個統計,女性衝動性購買的比率為34.9%。換句話說,每3個女性消費者裏麵,就有一個是衝動性購買者。女性的非理性消費徹底顛覆了經濟學家所能預測的消費模式,常常你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她們在進入超市之前做了周密的購物計劃,但在購物的時候卻買回不少自己喜歡卻並不實用、甚至根本還用不上的商品。
有人說,女人錢是最好賺的。一個女人可以在衝動之下專程打“飛的”去掃蕩名牌,也可以在一時興起買下上萬的穿不上幾次的衣服。經濟學家說,女人們的這種消費軌跡無法琢磨,因為沒有一絲規律可循。
所以,琢磨女人的消費動態,就成了難以完成的任務,她們消費的理由林林總總,總是不乏借口。但困擾著經濟學家們的是——女性為什麼傾向於非理性消費?
女性容易受到情緒因素的影響,是心理更不成熟,更為脆弱的群體。女性中最常見的就是情緒化消費。據統計有50%以上的女性在發了工資後會增加逛街的次數,40%以上的女性在極端情緒下(心情不好或者心情非常好的情況),增加逛街次數。可見,購物消費是女性緩解壓力、平衡情緒的方法,不論花了多少錢,隻要能調整好心情,80%左右的人都認為值得。這也可以佐證上文中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