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做最聰明的消費者:消費與經濟學(3)(1 / 3)

拿破侖為什麼不用銀器而用鋁碗——炫耀性消費

【軼聞趣談】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是一個喜歡炫耀自己的人。他常常大擺宴席,宴請天下賓客。每次宴會,餐桌上的用具幾乎全是用銀製成的,唯有他自己用的那一個碗卻是鋁製品。為什麼貴為法國皇帝,卻不用高貴而亮麗的銀碗,而用色澤要暗得多的鋁碗呢?原來,在差不多200年前的拿破侖時代,冶煉和使用金銀已經有很長的曆史,宮廷中的銀器比比皆是。可是,在那個時候,人們才剛剛懂得可以從鋁礬土中煉出鋁來,冶煉鋁的技術還非常落後,煉鋁十分困難。所以,當時鋁是非常稀罕的東西,不要說平民百姓用不起,就是大臣貴族也用不上。拿破侖讓客人們用銀餐具,偏偏自己用鋁碗,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和尊嚴。

【經濟學聊天室】

這事要拿到現在,一定十分可笑,因為在今天,鋁不僅比銀便宜得多,而且光澤和性能都遠遠比不上銀。鋁之所以變得便宜,是因為後來人們發明了電解鋁的技術,可以大量生產鋁。鋁已經非常普遍,誰還會像當年的拿破侖那樣拿它來炫耀呢。

經濟學家把消費這種極為昂貴的產品或服務稱為炫耀性消費。其含義在於這種消費行為的目的不在於其實用價值,而在於炫耀自己的身份。此外,消費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商品的價格具有很好的排他作用,能夠很好地顯示出個人收入水平。利用收入優勢,通過高價消費這種方式,高層次者常常能夠有效地把自己與低層次者分開。

炫耀性消費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經濟現象,這個概念最早由凡勃倫於1899年出版的《有閑階級論——關於製度的經濟研究》一書中提出來的。凡勃倫認為商品可被分為兩大類:非炫耀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其中,非炫耀性商品隻能給消費者帶來物質效用,炫耀性商品則給消費者帶來虛榮效用。所謂虛榮效用,是指通過消費某種特殊的商品而受到其他人尊敬所帶來的滿足感。他認為:富裕的人常常消費一些炫耀性商品來顯示其擁有較多的財富或者較高社會地位。

如今,年輕的“80後”富家子弟們正逐漸走向公眾的視野,與他們的父輩篳路藍縷艱苦創業不同,他們一出生便繼承萬貫家產,正成為社會的一代新貴。他們中間一些人大手大腳的消費更為社會所詬病,“二世祖”便是這些人送給他們的“雅號”。名車豪宅,香檳美酒,名牌著裝,飾物,大把燒錢,之所以會頻頻成為“富二代”們追求的對象,其實歸根到底是其“炫富”心理在作怪。

這種炫富心理其實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很多時候,人們買一樣東西,看中的並不完全是它的使用價值,而是希望通過這樣東西顯示自己的財富、地位或者其他。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消費者的行為是理性的,進行炫耀性消費的都是企業家、演藝界大腕、社會名流等億萬富豪,他們有錢,進行炫耀性消費也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國,炫耀性消費增長的速度遠遠快於經濟增長。

有人總結中國富人和歐美富人的奢侈品消費最大的區別在於:在中國被購買的主要是服裝、首飾、手表、皮具等個人生活用品,非常表象化;而在歐美地區,最被看重的奢侈品主要是汽車、遊艇和豪宅,此外還有藝術品收藏。中國消費者並不看重奢侈品的品牌文化與內涵,還是在用價格標簽來區分什麼是奢侈品。集體購買及跟風購買也是中國富人的特色——20多位溫州商人花費1.3億元人民幣,團購了22架私人飛機;山西煤炭老板看車團一次集體買進20輛悍馬。

不正常的炫耀性消費所帶來的損害是巨大的。當人們看重自己的財富地位、權貴身份時,就要盡其所能地炫耀和攀比,把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定位在不斷滿足日益升級的炫耀需求上。在很多腐敗案例中,一些高官為顯示自己的地位和權勢,大肆進行炫耀性消費,並為滿足欲望而放棄原則和法律,進行權錢交易,貪汙受賄,直至腐化墮落。

此外,炫耀性消費會導致資源浪費。投入大量的資本和消耗大量的資源生產炫耀性商品,為了擺闊一擲千金、大肆揮霍,這種非理性的消費浪費了本可以節省的資源和財物。我國資源狀況已經製約了經濟發展,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基本需要的資源都難以保證,而炫耀性消費對資源特別是稀缺資源的耗費,則直接影響到創建節約型社會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