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心較比幹多一竅:經濟學的思維(4)(1 / 3)

為什麼傑米揚用好喝的鱘魚湯招待他的朋友,卻讓朋友再也不敢到他家去做客了呢?對於這個客人而言,喝第三碗湯時與喝第一碗湯相比,他的滿足感是依次遞減的。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學派認為,人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能使全部欲望得到滿足,他們隻能根據欲望的重要性進行分配,首先滿足最重要的和較重要的,但是總有一個是最後被滿足的最不重要的、意義最小的處在邊沿上的欲望,它是在隨著資源的減少而首先放棄的欲望,這種欲望就是邊際欲望,滿足這種邊際欲望的能力就是邊際效用。

邊際理論認為,決定物品價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由它的邊際效用來決定的。

在經濟學上,把由某項業務活動引起的邊際收入和它的邊際成本(而不是全部成本)相比較的方法,就叫邊際分析法。運用邊際分析的方法觀察經濟問題時,稀缺論認為,財富的增長、人類福利的增進不是經濟增長的自由展現,而是經濟資源的最優配置;不是一切增量投入都是可取的,隻有把增量投入與增量產出聯係起來分析才是可取的。在這種理論的影響下,在以後的經濟研究中,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生產力、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邊際替代率、邊際消費傾向等概念,極大地豐富了經濟學研究的內容。所以,邊際分析的廣泛使用是經濟學研究的重大變革。

如一家民航公司開辟從甲地飛往乙地的新航線,每運載一位旅客的全部成本是 260 元,那麼,當每次飛機有空位時,它能不能以每張 130元的票價賣給學生呢?有人可能會說:“不行!”理由是每個旅客的全部成本是260元,低於這個數目的票價將會給航空公司造成虧損。但是,如果我們用邊際分析法去分析一下,便會發現是可行的。因為我們此時做決策不能依據全部成本(它包括飛機維修費用、機場設施和地勤人員的費用等),而是要依據邊際成本。飛機維修費以及機場設施費等的開銷,不論是否搭載學生,均是要發生的,而學生在機上的就餐費和飛機因增加負載而增加的燃料支出,才是因學生乘坐飛機而額外增加的成本。若該邊際成本隻有30元,則邊際收入130元大於它的邊際成本,說明學生乘坐飛機能為公司增加利潤,所以,按低價讓學生乘坐飛機對航空公司是有利的。

可以說,邊際分析法是經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際工作中也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知識鏈接】

邊際成本

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045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45元,即邊際成本為45元。

分粥為什麼這麼難——效率與公平

【軼聞趣談】

有7個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每個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沒有什麼凶險禍害之心,但不免具有自利的心理。他們每天要分食一鍋粥,但並沒有稱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發揮了聰明才智,試驗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主要方法如下:

方法一:擬定一個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又換了一個人,但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裏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這樣等於承認了個人有為自己多分粥的權力,同時給予了每個人為自己多分的機會。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吃得飽而且有剩餘,其餘6天都饑餓難挨。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個信得過的人主持分粥。開始這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製約。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分粥完畢時,粥早就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