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語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改革之我見(2 / 2)

二、以傳媒機構需求為導向,構建符合大連藝術學院辦學特色的《基礎日語》教學體係

隨著中日國際事務日益增多,傳媒行業對從業日語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除了基本的日語語言基礎外,還要有很高的“采、編、播”能力。因此,我們要以傳媒機構需求為導向,開設更合理的基礎日語教學課程,培養更多優秀日語播音主持人才。

(一)明確培養目標,突出學科特點

日語播音主持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而不是學術型人才。課程設計原則是保證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關鍵。因此,課程設計內容一定要從日語播音主持專業的實際需要出發,立足本專業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從事日漢雙語播音、主持工作需要的專業知識素質、綜合素質和職業素質為主線,建立與現代外語播音主持行業發展相適應的課程設計體係。

教材的選取上,一定要使用多樣性的課文、錄音、錄像、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多角度訓練學生日語的“聽、說、讀、寫、譯”和“采、編、播”能力,如果教材選取有所限製,教師可以上日本國際網站搜集相關資料供學生練習。教學內容還要與日本政治、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為依據,適當加些描寫、敘述、說明、議論、對話、讀白等文體供學生練習。

(二)創設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日語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手段過於死板,已被時代所遺棄,不但藝術生,就連“90後”日語專業學生也很難接受,早已不能很好地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況且藝術生從小就厭倦傳統式的“黑板+粉筆”式教學,他們更熱衷於表現,喜歡最大限度地展現自我風采。能夠使自己特長和個性得以最大限度發揮的同時,他們才能更愛學習日語。因此,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針對授課內容,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的特點得以全麵展現,以便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日語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三)開展第一課堂實踐,完善教學評價體係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對以電視媒體為主的日語播音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藝術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環節。在課程考核中,除了期末試卷外,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知識情況,再結合學生的選修課程,開展一些第一課堂實踐活動,主要考查學生的“采、編、播”能力,對上交完成的實踐作品從策劃選題、編輯思想、語言表達和播音職業素質等方麵進行綜合考核,然後由教師現場點評。期末試卷主要考查學生掌握日語基礎知識情況,全方位考查他們對日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最後的期末總成績由平時的實踐成績和期末成績的平均分評定。

隨著中日交流合作的日趨頻繁,國際傳播這一廣闊市場對日語傳媒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為傳媒事業輸送更優質人才,日語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必須緊扣時代脈搏,順應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紮實日語基礎知識和播音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嚴玲.國際化傳媒人才外語素質及其構成[J].現代傳播,2012(6).

[2]蘇日娜.英語播音主持教學探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6(3).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高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