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義工服務對加強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1 / 2)

義工服務對加強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學術論壇

作者:周宏偉

【內容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教育部門開始高度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水平,培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種自覺的文化精神。義工服務倡導愛心與付出,與人文素養教育中提倡的對人類社會先天的責任感不謀而合。高校藝術類學生往往較少關注社會民生問題,義工服務對於加強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可謂另辟蹊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義工服務責任

“義工”,也稱為誌願者,指利用閑暇時間自願為社會上需要協助的公共服務機構及需要尋求幫助的群體提供無償服務的人。在西方國家已經存在和發展了100多年,而在我國的發展僅有20多年的曆史。“義工”精神的核心是“自願、利他、不計報酬”。目前,“義工”一詞多見於我國港澳台地區,在內地,多以“誌願者”來取代。那麼,義工的概念和誌願者是否完全一樣的呢,其實,二者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側重於參加主體的義務性;而後者更多強調其自願性。從付出與收獲的角度來說,義工是完全無償的,而誌願服務不排斥獲得維持基本生活的報酬。從權利與義務的角度理解,義工是具有義務屬性的概念,而誌願者是一個屬於道德體係的概念。

一、發達國家義工服務先進性介紹

以美國為例,當今美國社會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有“義工服務”,其中參與到義工服務領域的人員也來自社會各階層。50%的美國人是積極的義工,每周平均義務工作4小時;75%的美國人經常捐款,每年捐款總額達2000億至3000億美元。美國擁有公益組織120萬家,慈善機構73萬家,慈善基金會5.66萬多家。

美國的青少年,作為新生代的義工,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義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近些年來,美國災難頻出,諸如“9·11”恐怖襲擊、卡特琳娜颶風襲擊等,借助現代新聞傳媒的發達,喚醒了美國新一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使他們自發承擔起了幫助他人的義務。對整個社會的互動和參與感加強,促使他們產生使命感,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有限的資源,為眾人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以改善大局。美國政府以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義工活動的開展,如規定了“國家誌願者周活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支持。政府每年還有特定的獎項頒給有特殊貢獻的義工,並以免稅和製定相關法律予以支持。

二、國內大學生義工開展現狀及問題

1.身份問題。作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義工服務逐漸從文字報道中來到了我們身邊。但是,因為內地存在著誌願者這個角色,該角色在職能定位上跟義工有很大交集。並且,誌願者的身份更多來自於官方,受到支持較多,而義工則更多的出自民間,受到的支持較少。也正源於此,義工在國內的發展曆程較短,其運作方式有時不夠專業和成熟。

2.大學生的參與程度。因為義工概念來源於國外,又是新生事物,其在高校中的影響力不大,大學生對此持模糊觀望態度,參與度普遍不高。從1993年國內開始建立誌願者組織以來,高校內普遍產生了青年誌願者組織,對具有奉獻精神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找到了可以奉獻愛心的載體,加之義工組織在高校內未必能得到官方的支持,所以義工組織在高校也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