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遼南文化旅遊的新思考
學術論壇
作者:石峰 張麗娜
【內容摘要】單一依托地域、氣候、風光優勢的資源旅遊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旅遊需求,因此文化旅遊應運而生。遼南地區擁有滿清文化、抗日文化和東北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厚積澱。遼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傳承斷層缺失的現象。根據遼南地域的曆史文化和藝術文化調整旅遊發展策略,將地區文化藝術資源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從而達到繁榮遼寧經濟與文化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文化旅遊文化產業文化傳承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人們對旅遊的內容及形式需求日益提高,文化旅遊應運而生。作為東北老工業區的遼寧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應加大對文化旅遊產業的重視程度,支持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其為繁榮遼寧經濟文化生活起到應盡的義務。
一、遼南文化旅遊現狀
作為遼寧省著名旅遊區域——遼南地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之前一直局限於憑借氣候資源、風光資源的組合優勢,專門或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遊覽、住宿、餐飲、購物等環節的服務並獲取經濟收益,藝術文化產業環節所具有的巨大潛力尚未充分挖掘,對於文化旅遊發展缺少綜合的長遠目標與具體的實施規劃。文化旅遊的文化宣傳、藝術開發與利用相對滯後,部分地域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僅局限於將其作為旅遊附屬商品出售,並未以此作為帶動旅遊和其他相關產業鏈發展的原動力。因此,研究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已經成為遼南旅遊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遼南地區尤其是以大連為代表的海洋文化旅遊、假日慶典旅遊、會展旅遊、廣場文化遊、購物遊、生態農業遊、愛國基地教育遊已經發展成為大連文化旅遊的主要形式。但是就遼南地區整體文化旅遊發展而言:海洋城市文化特色發掘深度不夠,海洋旅遊資源的集中性不強,對半島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挖掘程度不夠,旅遊資源與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結合度不高,旅遊文化和人文景觀相呼應的特色藝術表現形式缺乏,遼南地區部分城市的旅遊品牌影響力急需提升。
二、遼南地區發展文化旅遊所具備的條件
文化旅遊是遊客深度參與旅遊所在地文化資源與文化內涵的新型旅遊方式。遼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為其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遼南舊稱“管王之地”,是“東北四大古民族”東夷族的發祥地之一。擁有滿清文化、抗日文化和東北民族文化資源的深厚積澱,同時擁有保存較為完好的熊嶽古城、普蘭店市城子坦古鎮及瓦房店市複州城鎮三座古城,曆史文化基礎厚重,具備曆史文化旅遊的前提條件。
遼南地區代表城市大連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以及海岸港口中心,海陸空交通發達。同時,大連又是全國知名的現代化城市,經濟總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東北第一。大連商品交易所(DCE)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也是全球第二大大豆期貨市場。大連還是世界經濟論壇夏季達沃斯的常駐舉辦城市,擁有顯著的城市優勢。
遼南地區四季分明屬海洋性氣候,山多,平原少,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擁有豐富的地理旅遊資源,適合發展多樣化的自然資源旅遊。大連擁有現代的商業文化、購物文化、會展文化和廣場文化,適合發展多樣化的現代文化、藝術、旅遊。遼南地區還擁有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其中,遼南民歌是東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新金民歌為代表,包括民間小調、單鼓音樂、皮影音樂、民間鼓樂和二人轉等。東北大鼓曲調與當地民間小調相結合,形成了固定風格和傳唱廣泛的曲目,具有濃鬱的鄉土風味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其融彙著不同民族、不同風俗和不同文化的傳統生活。複州皮影戲、長海號子、金州龍舞、莊河剪紙、複州雙管樂、東北大鼓等多項已經成為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適合發展民俗文化、民間藝術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