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下河南音樂演藝業的發展探討
學術論壇
作者:陳東
【內容摘要】音樂演藝業的成熟和繁榮與否,是衡量一個地區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近年來,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借打造文化河南的契機,在音樂演藝業的發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使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得到延續,文章特對此進行相關研究。從音樂演藝業的含義談起,從演出環境、演出內容、演出形式和演出人才四個方麵,對河南音樂演藝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河南省音樂演藝業發展探討
一、音樂演藝業的含義
音樂演藝業是指以音樂演出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音樂文化產業。其要素既包括有形的音樂演出場所、音樂演出的演員和觀看音樂演出的觀眾,也包括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近年來,伴隨著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音樂演藝業也逐漸從蕭條中走了出來,大部分地區的音樂演藝業都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如何保證其沿著一條健康的軌道發展,也就成為了新時期下文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二、河南省音樂演藝業的發展探討
1.環境建設方麵
音樂演藝業的環境建設,包含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麵,兩者都對整個音樂演藝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需要政府這個主導予以充分重視。
首先是硬環境建設。所謂硬環境,即指音樂演出場館和相關配套設施。這無疑是音樂演出的基礎所在。近年來,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視音樂文化設施建設,根據實際需要先後興建了多所先進的音樂場館,並對一些老舊場館和設施進行了修繕,從根本上解決了場地和設施不足的問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則應該將重點放到如何讓其得到高效運用上,並做好日常維護工作,使其真正成為音樂演出的主陣地。其次是軟環境建設。所謂軟環境,即對音樂演出氛圍的營造。盡管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都來到了音樂廳,但是其相對數量還是較少。多數群眾還沒有養成定期觀看音樂演出的習慣,需要政府做好相關的宣傳工作,全麵加強城市的音樂文化建設。既要注重電視、電台、報紙等傳統的宣傳方式,也要對網絡、手機通訊等新興傳播媒介進行主動運用。如筆者所在的鄭州市,就有由文化部門開辦的音樂演出網站。不但各類演出信息一應俱全,而且還有論壇、QQ群等互動交流板塊,讓觀眾對各種音樂演出有最及時、最詳細的了解。特別是在一些特色、重大的演出前,主辦方還利用微博、微信等及時將信息發送至群眾的手機上。除了信息的及時傳達之外,還讓觀眾感到了一種人性化關懷,繼而主動地去觀看演出。通過軟硬兩種環境建設的雙管齊下,既能夠使演出本身得到充分保障,也能夠使該地的音樂文化建設得到加強,所以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
2.演出內容方麵
所謂演出內容,通俗說就是表演什麼的問題。音樂藝術有著漫長的發展曆史和豐富的音樂類型,不同年齡段和層次的觀眾也對音樂有著不同的偏好。而盡可能滿足每一個觀眾的欣賞需要,正是大力發展音樂演藝業的根本目的。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音樂團體,都應該對音樂內容的安排和選擇有足夠的重視,並努力做到多元化和品牌化兩個方麵。
首先是多元化。因為音樂類型眾多,觀眾喜好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想滿足多數觀眾的需要,就要以音樂內容本身的豐富和多元為基礎。一方麵,要設計豐富多彩的主題,如高雅音樂周、通俗音樂專場、經典影視音樂欣賞等,以此來滿足不同觀眾的偏好;另一方麵,則要多舉辦一些綜合性的演出。比如新春音樂會、勞動者之歌、消暑晚會等,高雅、通俗、戲曲等多種類型的音樂兼有,以此來滿足觀眾的綜合需要。隻有秉承這種多元化的內容設置理念,才能真正讓音樂演出走進觀眾的心中。其次是品牌化。近年來,品牌的巨大效應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通過音樂品牌建設,不但能夠增強群眾對本地音樂文化的認同感,營造出良好的音樂演出氛圍,而且能夠參與到國內甚至國際的競爭中,獲得經濟和文化效益的雙豐收。在這一點上河南省是走在全國前列的。《木蘭詩篇》《風中少林》《少林禪宗音樂大典》等,都是有著鮮明地方特色的音樂精品,一度成為了河南的名片,為河南的每一個音樂愛好者所津津樂道。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繼續加大對地方音樂文化資源的挖掘和研究力度,創作出更多的品牌作品,使河南音樂不但為河南觀眾所認可,而且為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觀眾所喜愛。
3.演出形式方麵
所謂音樂演出形式,通俗說就是在哪裏表演,以怎樣的方式表演。傳統的音樂表演中,都是以舞台為分界線,演員們台上演,觀眾們台下看。這種老套的演出形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要。所以演出形式上的創新,也成為了音樂演藝業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