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綜合藝術課程與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結合
學術論壇
作者:廖琴
【內容摘要】文章對目前藝術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和梳理,在高中綜合藝術課程與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的教學理念進行相應闡述,並對其實施途徑和方法等內容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高中綜合藝術課程研究性學習方式
《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藝術課程以模塊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模塊包含著一係列相互聯係的教學、探究活動,它具有綜合性、開放性與問題性等特點……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與研究中,能夠對收集的信息進行適當的判斷和處理,提出並解決問題,結構中的問題性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求欲與想象力,適應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求。”①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的,從學生學習生活中感興趣的內容或出現的“問題”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常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學科課程的延伸及補充,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上述內容可知,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在教育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之間都有促使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鍛煉提升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都有強調學生學習主體性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都有在教學領域提倡開放、學科綜合的教學宗旨。將高中綜合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方式進行結合進行教學,有其存在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環境。
一、高中階段開展綜合藝術課程的現狀
(一)教學條件落後、藝術教育師資匱乏、應試教育等不利因素影響高中藝術課程的順利開展
一方麵,由於教育水平受限於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狀況,我國教育呈現資源分布不均、教育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等特點,高中階段藝術課程的開展情況也普遍存在多種問題。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藝術教育可有可無,而在經濟發達地區這種情況有所改觀,但存在著藝術教育趨於專業化教育的傾向。另一方麵,由於我國現行的教育製度仍以應試教育為主,高考升學指標一直是考核學校質量的唯一標準,以至於高中藝術教育受到強烈衝擊。這種導向讓學生認為學習音樂、美術課程跟高考沒有關係,學不學無所謂,有些甚至把藝術課當成“放鬆課”“睡覺課”,這樣的現象在高中藝術課堂中普遍存在,其教學效果不盡理想。
(二)目前的藝術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
長期以來,高中音樂、美術欣賞課都是以單科授課的形式進行教學,運用“讓學生傾聽音樂或觀看美術作品;作者簡介、創作背景等信息;分析作品風格、特點等內容;複聽音樂或展示該作者其他繪畫作品”這種形式單一、師生間缺乏互動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藝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學科知識的綜合;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陳舊,沒有新意;教學氛圍沉悶,缺乏師生間的交流與探討。
(三)高中生對藝術課程及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與期望
筆者在高中進行綜合藝術課程與研究性學習方式結合的實驗前發放一份問卷調查,其結果分析如下:第一,高中生對藝術課程的了解還比較少;第二,他們在小學、初中階段所接觸的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基本是以單科課程進行的教學;第三,隨著綜合實踐活動的不斷推進,研究性學習已經在義務教育乃至高中教育階段普遍開展,大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基礎和經驗;第四,高中學生基本願意以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藝術課程的學習;第五,學生更多地希望藝術課程內容能夠貼近生活,以活動為主,學習能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並且課程還要盡可能富有一定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