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中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的積極意義
1.在綜合藝術課程中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能使學生親身獲取藝術實踐的機會,積累直接經驗,拓展和完善學生藝術知識結構,養成嚴謹的學術研究態度,習得相應的研究方法,增強學生對藝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通過主動探究尋求藝術形式的真諦,激發學習藝術、熱愛藝術的熱情。
2.研究性學習和綜合藝術課程相結合能豐富學校現有的課程結構形式,促使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將“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引入藝術課程的學習之中,能有效地改變音樂、美術等課程一直以來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麵對目前藝術教育落後的現狀,在綜合藝術課程中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進行課程學習能有效地推動素質教育發展,其在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情趣方麵都有積極的作用。
3.綜合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是綜合藝術教育領域的一次教學創新和有益嚐試。有利於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情感體驗和表達;有利於學生藝術修養的提升;有利於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利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相長。
四、高中綜合藝術課程與研究性學習方式相結合的操作方法和途徑
1.把藝術課程的四大模塊——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和藝術與科學作為研究領域,從各研究領域的音樂、美術、舞蹈和戲劇課程內容中得出研究專題,學生從研究專題中找出感興趣的課題(問題)進行探究和學習。
2.借鑒性地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相關內容,按照以下4個環節開展探究活動:①提出問題,生成課題;②明確任務,分析研究;③討論交流,認知構建;④小組彙報,總結提升。
3.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組織形式展開教學活動。希望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交流、體驗和分享。
4.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倡導者;通過與其他藝術教師的合作,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結語
“藝術教育是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②綜合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方式結合能激發學生對藝術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加深學生對藝術課程中各門類學科知識的認識和了解;能使學生從藝術課程的學習中了解科研課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研究、學習的艱辛和快樂,能激發學生對藝術知識的熱愛和探究的欲望。總之,高中綜合藝術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創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能體現出現代藝術教育的新方向。
注釋:
①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人教教材中心,2003.
參考文獻:
[1]滕守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吳剛平,楊明華.創新思維的助推器:上海大同中學研究型課程案例研究——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案例研究叢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廣州市象賢中學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