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製度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5)(1 / 2)

這個富翁身體很健壯,80多歲了還是無病無災。但是他一直無法理解女婿對他的態度:每次見麵握手,女婿都會摸他的脈搏,然後皺起眉頭。很明顯,他的女婿為他脈搏正常而皺眉,他希望富翁早點去世。

假如這位富翁換一種說法,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如果他這樣說:“隻要我活著,每年我都會給你100萬美元。但如果我去世,我的財產便會捐給慈善機構。”那他的女婿肯定會使盡渾身解術使他多活些年頭。

故事中的道理,在企業管理中同樣適用。隻有建立正確的獎懲製度,企業才能激勵員工更努力地工作,企業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續和發展。

以下是鬆下激勵員工的21點技巧 :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總結自己一生的經營實踐,提出了激勵員工的21點技巧。

1、讓每個人都了解自己的地位,不要忘記定期和他們討論他們的工作表現;

2、給予獎賞,但獎賞要與成就相當;

3、如有某種改變,應事先通知,員工如能先接到通知,工作效率一定比較高;

4、讓員工參與同他們切身有關的計劃和決策的研究;

5、給予員工充分的信任,會贏得他們的忠誠和依賴;

6、實地接觸員工,了解他們的興趣、習慣和敏感事物,對他們的認識就是你的資本;

7、注意經常聆聽下屬的建議;

8、如果發現有人舉止反常,應該留心並追查;

9、盡可能委婉的讓大家清楚你的想法,因為沒有人會喜歡被蒙在鼓裏;

10、向員工解釋要做某事的目的,他們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11、萬一你犯錯誤,要立刻承認,並表示歉意。如果你推卸責任、責怪旁人,別人一定會看不起你。

12、告之員工他所擔負職務的重要性,讓他們有責任感;

13、提出建議性的批評,批評要有理由,並幫助其找出改進的方法;

14、在責備某人之前要先指出他的優點,表示你隻是希望能夠幫助他;

15、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16、言行一致,不要讓員工弄不清到底該做什麼;

17、把握出每一個機會向員工表明比為他們驕傲,這樣能夠使他們發揮最大的潛力;

18、假如有人發牢騷,要趕緊找出他的不滿之處;

19、盡最大可能安撫不滿情緒,否則所有人都會受到波及;

20、製訂長期、短期目標,以便讓人據此衡量自己的進步;

21、維護員工應有的權利和責任。

有時給優秀員工榮譽要比加薪更富誘惑,在優秀員工的眼裏,來自於管理者和同事的肯定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獎賞,尤其是身邊人的肯定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管理學課堂:

1、互惠原理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或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先施予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會大大提高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更何況員工與管理者之間本身就有感情在。

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獎勵得當,種瓜得瓜,獎勵不當,種瓜得豆。管理者實施激勵最犯忌的,莫過於他獎勵的初衷與獎勵的結果存在很大差異,甚至背道而馳。

青蛙效應--適度施壓,激發幹勁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試驗:試驗者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裏,青蛙會觸電般地立即就從鍋裏跳竄了出來。於是,試驗者又將這隻青蛙放在裝滿涼水的大鍋裏,任其自由自在地遊動。然後在鍋下麵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在鍋裏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但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後來熱度難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這就是著名的“溫水煮青蛙試驗”,即“青蛙效應”。

“青蛙效應”告訴我們,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一個人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於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

青蛙效應強調的便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總願意安然現狀,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願意去改變已有的生活。熟不知這種沒有憂患意識的安逸感不僅讓你忽略了周遭環境的變化,更多的是讓你失去了很多機會。

國外一位心理學家曾經這麼形象地說過,“壓力就像一根小琴弦,沒有壓力,就不會產生音樂。但是,如果琴弦繃得太緊就會斷掉。你需要將壓力控製在適當的水平--使壓力的程度能夠與你的生活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