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盧奇菲羅本來是頭戴光圈的六翼天使,也就是《舊約·以賽亞書》第十四章中所說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神學家波納文圖拉(Bonaventura)認為:“他之所以叫盧奇菲羅,是因為他與別的天使相比更為明亮耀目。”他被上帝創造為最美的天使,本應對上帝感恩戴德,卻因自己的美而滋生了驕傲的情緒。《舊約·以賽亞書》第十四章中說,他心裏曾說:“……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上帝眾星以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此種自大的情緒令他出賣了上帝,最終墮入地獄,淪為魔鬼,萬劫不複。“揚起眉毛”是他驕傲的表現。既然他對上帝都可以無情無義,那麼他當然會變為世人所有痛苦的根源。因此聖奧古斯丁說:“世間所有的苦難都源於他(指盧奇菲羅)的不懷好意。”

[11]一個腦袋上長有三副麵孔,是魔鬼三位一體性的象征,與神的三位一體性相對立。三位一體的神,代表的是力量、智慧與愛,而魔鬼的三副麵孔代表無力、愚昧與憎惡這三種相反的屬性。

[12]意思是說,邊上那兩副麵孔在兩個肩膀中間的上方,它們均與中間那副麵孔相連接,又在頭部的後麵沿著正中一條線互相連接起來,這條線的終點為枕骨,某些動物(比如公雞)的冠毛就長在那個地方。

[13]“從尼羅河上遊地區而來的人們”指麵色暗黑的埃塞俄比亞人。盧奇菲羅淡黃的麵孔是虛弱無力的象征;而黑色的麵孔表示愚昧無知;紅色的麵孔表示憎恨。

[14]蝙蝠的翅膀有著皮質的膜與黑褐色的絨毛,在宗教畫裏,魔鬼的翅膀全被畫成這樣,但丁在詩裏也將魔鬼描述為有這樣翅膀的形象,不過他塑造的魔王形象頭上並不長角,屁股上也沒有長尾巴,與繪畫以及別的文學作品裏的魔王形象略有差別。

[15]盧奇菲羅之所以哭泣,是因為覺得痛苦、悲哀,也是因為反抗上帝失敗,沒辦法繼續鬥爭而大發雷霆。“混著血液的唾液”指唾液中含有被他嚼著的三個罪人的血液。

[16]“打麻器”也叫麻梳,是一種粉碎大麻與亞麻莖,將紡織纖維與木質纖維分開的木製工具。盧奇菲羅從天使變為魔王之後,所受的懲罰是在地獄中做懲處三個最大罪人的工具。路易吉·溫圖裏在《但丁詩中的明喻》中對此評價道 :“這個比喻形象生動,結合動詞dirompea(粉碎),仿佛能令人聽見那三大罪人的骨頭被盧奇菲羅的牙齒咬得粉碎的聲音。”

[17]“前麵那個”指前麵那個紅色麵孔口中咬著的罪人猶大。

[18]“上麵那個”也指猶大,這句話是維吉爾將猶大指給但丁看的時候說的。因為盧奇菲羅非常高大,因此讓但丁向上方看。猶大背叛耶穌,十惡不赦,因此被判處最嚴重的懲罰,即腦袋被魔王銜在口中,身體被牙齒咬碎,皮膚被利爪剝光。

[19]布魯圖(Marcus Junius Brutus)是羅馬的一位政治家,大約出生在公元前85年。公元前49年,內戰爆發,他便投靠龐培反抗愷撒,而龐培戰敗後,因為愷撒的寬恕與信任,他擔任了阿爾卑斯山南省總督一職,兩年後又被推舉為執政官。盡管他受了愷撒的恩典,但他仍企圖恢複元老貴族的統治,因而抵製愷撒的軍事獨裁,與卡西烏聯合,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使用詭計將愷撒殺死。公元前42年秋,愷撒的繼承人安東尼與屋大維攻打希臘,同布魯圖、卡修斯在馬其頓的腓利比(Philippi)進行大規模的會戰,布魯圖戰敗,自殺身亡。

但丁認為,羅馬帝國是上帝為了讓人類享受現世的幸福而創建的,愷撒作為帝國的創始皇帝,布魯圖出賣了他並將他殺死,罪惡滔天,當然要遭受最嚴重的懲處。布魯圖被盧奇菲羅咬得粉碎,卻始終忍受著劇烈的疼痛,沉默不語,顯露出他頑強的反叛者特質。

[20]卡西烏(Gaius Cassius Longinus)是古羅馬的一位將領,在內戰爆發的時候擔任平民保民官,加入了元老貴族黨。愷撒攻打意大利,所向披靡,卡西烏與龐培以及一眾元老貴族驚慌地逃出意大利。法爾薩利亞之戰失敗後,卡西烏向愷撒投降。愷撒原諒了他,還將他推舉為執政官,並允諾第二年讓他擔任敘利亞的總督。盡管卡西烏受了愷撒莫大的恩典,但依舊視愷撒為敵人,在背地裏組織反對派,使用詭計將愷撒殺死。愷撒死後,卡西烏就離開羅馬,到了敘利亞。公元前42年秋,愷撒的繼承人安東尼與屋大維攻打希臘,同布魯圖、卡西烏在馬其頓的腓力比交戰,卡西烏慘敗,遂令一名被釋放的奴隸殺死了自己。

詩裏形容“他看起來身體非常壯碩”,部分注釋家認為,這不符合事實。按照羅馬帝國時代的傳記家普魯塔克(Plutarchos)在《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裏所說,卡西烏麵色蒼白,身體孱弱。他們認為,但丁可能把刺死愷撒的卡西烏·朗吉努斯與西塞羅在《對卡提利那的控告辭》裏提及的盧丘斯·卡西烏混為一談了。雷吉奧不認同這個說法。但丁肯定沒有讀過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比較列傳》,讀沒讀過西塞羅的《對卡提利那的控告辭》也無法確定,更何況,那本書裏用來形容盧丘斯·卡西烏的拉丁文adipes(肥胖)一詞與但丁詩裏修飾卡西烏·朗吉努斯的意大利文membruto(身體強壯)的含義完全不同。他認為,但丁所依照的大概是我們未知的史料,或許是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將卡西烏刻畫為一名身體壯碩的人,以與性格冷漠頑強的布魯圖相對應。

[21]詩裏與猶大環相關的描述到此就結束了。牟米利阿諾認為,此區域是地獄裏絕無僅有的完全安靜的地方,不僅僅是盧奇菲羅始終一言不發,連被他用牙咬著的三大罪人和所有被懲處的亡靈都沉默不語。此區域也是地獄裏最為恐怖陰森的地方,甚至是絕無僅有的鬼氣完全彌漫的地方。在此地,生命之火徹底熄滅。

“夜幕又要降臨了”,指的是此時北半球已經處於傍晚時分,即1300年4月9日下午六點鍾,複活節的前夕。但丁的地獄之旅是在4月8日的傍晚時分開始的,至此時完全結束,由始至終為二十四個小時。

[22]維吉爾趁著魔王的翅膀都伸展得足夠大的時候攀附到他的肋部,目的就是不讓他巨大的翅膀扇到自己。“緊緊地抓住一簇簇的毛”順路而下,好像是在下陡峭山坡的時候揪住附近的灌木叢一樣。“從濃密的毛與凍住的冰層之間下去”,是指經由盧奇菲羅毛茸茸的身體與科奇土斯湖的寒冷冰層之間的狹小縫隙下去。

[23]盧奇菲羅腦袋朝前,自天上墮到地獄,身體上半部分在北半球,下半部分在南半球,臀部的隆起處正好位於地球的中心。維吉爾沿著他的身體下到他臀部的隆起之處的時候,不得不掉轉身子來向上攀爬,這樣才可以離開地獄抵達南半球。依照古代某種錯誤的見解,地球引力在地心處是最大的,維吉爾將頭與腿掉轉,必須克服地球引力所產生的巨大阻力,所以非常吃力,喘著粗氣。此時,但丁伏在維吉爾的背後,雙手緊緊地摟著他的頸項,自然可以感覺出他掉轉方向,不過緊接著他好像又在向上攀爬,因此但丁就誤認為他們又要返回地獄中去。

[24]“類似的階梯”指如此坎坷難行的道路。“萬惡的深淵”指地獄。

[25]意思是維吉爾掉轉方向,經由盧奇菲羅的身體與岩石之間的狹小縫隙,沿著盧奇菲羅的身體接著攀爬,直到爬上岩石上某個由一道裂縫形成洞穴的地方,就借助這個洞穴由狹窄的縫隙出去。他先將但丁放在洞穴邊緣上坐下,接著離開盧奇菲羅的身體,以一個平穩有力的步伐邁到了但丁麵前。

[26]但丁誤以為維吉爾是在背著自己又一次返回地獄,況且維吉爾好像已朝著盧奇菲羅頭頂的方向往回爬了一段距離,因此但丁坐在洞穴邊緣上抬頭看盧奇菲羅的時候,本以為會看到他和自己離開的時候一樣,頭向上站在那個地方。不過穿過地心,維吉爾就掉轉方向始終向著盧奇菲羅的腿部爬去,此時這個方向就是向上的。但丁不了解自己已經穿越了地心,誤以為自己仍處於北半球,轉了向,看到盧奇菲羅“向上伸出雙腿”,覺得非常莫名其妙。

“百思不得其解”原文為travagliato(意思是苦惱,遭受折磨),對於此詞在此處的含義,注釋家眾說紛紜,部分人認為是“覺得困惑”,有人認為是“弄糊塗了”,也有人理解為“覺得非常詫異”。本書譯文依照格拉伯爾的解讀翻譯。“那個中心點”指地心。

[27]“路途非常遙遠,道路又坎坷”指維吉爾與但丁不得不經由一條非常狹窄又曲折環繞的羊腸小道,才可以從地心抵達南半球煉獄山麓的地表,路程大概與地獄之旅同樣遠。

“太陽已經走過第三時的二分之一了”指那個時候南半球的時間已經是早上七點半了。教會為了準時禱告,將白晝的十二個小時劃分成四個部分:第三時(terza)、第六時(sesta)、第九時(nona)以及晚禱時(vespro)。第三時指春分與秋分時節太陽出來後的前三個小時,就是六點至九點,因此“第三時的二分之一”指上午七點半。

在地獄中的時候,維吉爾從未用太陽表示過時間,而是使用黑夜與月亮;此時他們已經離開地獄,穿越地心,抵達天球的南半球下,因此才首次使用太陽來表示時間。

[28]指地獄。但丁還覺得自己尚未離開地獄。

[29]維吉爾在即將沿著盧奇菲羅的身體下去的時候曾經說“夜幕又要降臨了”,此時剛剛經過短暫的一段時間,他又說“太陽已經走過第三時的二分之一了”,因此但丁心中才有此疑問。

[30]“洞穿地球的蟲”,指的是盧奇菲羅。“洞穿地球”,是說他的身體可以穿越地心,一部分在北半球的地下,另一部分在南半球地下。《聖經》裏經常用“蟲”來指代魔鬼撒旦,比如《新約·馬可福音》第九章及《舊約·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地心的另一麵”指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