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句中“Sì”代表“是的”,“說Sì的美麗國度”即意大利。但丁在《論俗語》中對拉丁係語種進行了劃分,並以每個語種中的肯定副詞作為此語種的代稱,比如OC語指普羅旺斯語,Ol語指法語,Sì語指意大利語。

[24]尤其指盧卡和佛羅倫薩,這是兩個比薩的敵對城市。

[25]托斯康群島中包含了詩中的兩個小島卡普拉亞(Capraia)和戈爾戈納(Gorgona),這兩個島在厄爾巴島的西北部,位於利古裏亞海中,雖然在地圖上看它們並不在阿爾諾河口附近,但在比薩周圍的山上便能看到它們在河口附近。

[26]我們可以推斷出但丁在詩中試圖表達的觀點,他認為,烏戈利諾之所以將那幾個城堡割讓給盧卡和佛羅倫薩,是為了拯救比薩,而不能看作賣國行為。因為他背叛了吉伯林黨,而且在暗地裏和盧吉埃裏勾結,在與外孫尼諾一起執政後又將尼諾出賣,所以讓他在安特諾爾環裏受難是無可厚非的,但遷怒於他的兒孫們讓他們活活餓死,過於殘忍。

[27]古希臘的忒拜充斥著血腥的暴行和內訌,詩中將比薩稱為“忒拜的胚胎”是因為比薩的情況和忒拜非常像。

烏戈利諾最小的兒子叫烏圭喬涅(Uguiccione),當時年齡還很小。其外孫尼諾的綽號是勃利伽塔(il Brigata)。1272年的文獻上出現了尼諾的名字,1288年尼諾被捕,據此可推測他已經成年。詩人意圖強調四個孩子的無辜,於是把包括“另外那兩個”(伽多和小安塞爾摩)在內的四個孩子都寫成了青少年。

作為一個詩人,但丁極具正義感和人道主義精神。當他聽完整場慘劇後,胸中不禁激起了憤怒,不由得對比薩發出頗具《舊約·創世記》中上帝震怒色彩的可怖詛咒。正如上帝降下天火以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個惡貫滿盈的城市,但丁也許願上天移動海島堵塞阿爾諾河口,使河水淹死比薩所有的市民。在英國詩人喬叟撰寫的《坎特伯雷故事》中,僧侶故事的內容也是烏戈利諾的悲劇,但為了藝術效果,喬叟並沒有加上對比薩的詛咒,因此與但丁的敘述感染力相比,不免相形見絀。

[28]如果靈魂犯了出賣賓客罪,就會被發配到冰湖的第三環,即托勒密環(Tolomea)中受苦。原文中“non volta in giù”本意為不向下彎著,在這裏譯為“不是低著頭”,也被理解為“不彎曲身體”;原文中“riversata”的原意是“翻過來”,這裏譯為“仰麵朝天”,對此也有不同理解,如“仰躺著”“仰著臉直身站在冰裏”等。詩人通過這兩句詩想表達的是,這些罪人既不像該隱環的罪人們那樣臉朝下,也不像安特諾爾環的罪人們那樣臉朝前。

[29]對他們而言,哭是一種沒有淚水也沒有表情的發泄,這是因為他們仰麵朝天,一旦想哭,流出眼眶的淚水就立刻結成冰把眼瞼封住,所以淚水總也流不出來,也就帶不走悲傷,悲傷無路可走又回到心中,使痛苦加倍。

Visiere,即麵甲,是頭盔的前部,用來保護雙眼和臉的部分,既可以移動又可以通過它看到外麵,此處用這個詞比喻罪人眼中的冰是恰當的。

[30]這句話源於中世紀人們對氣象的理解。他們認為,風是日光照射使地中的濕氣蒸發出來形成的,那麼地獄中的濕氣無法通過日光照射變成風,這股風從何而來呢?因此,但丁略為詫異。這與第五章中“地獄裏那無休止的狂飆”席卷著鬼魂們迅猛奔馳產生了矛盾。

[31]鬼魂看到但丁和維吉爾,誤以為他們是因犯了叛賣罪而被指定去第四環受苦的亡魂,所以才做出請他們幫他卸掉臉上“堅硬可惡的麵紗”也就是“麵甲”的請求,讓他暫時以哭泣發泄一些內心的悲哀。

[32]“否則就讓我被打入冰底”這個誓言的含義是:讓我去科奇土斯冰湖的中心。地獄的底層就是“冰底”,那是向內傾斜的冰湖的最低處,也是湖中央。事實上,但丁本來就要去地獄底層,但並不留在那裏,因此假意賭咒要幫助那個罪惡的靈魂,實際上是為了騙他說出姓名。

[33]阿爾伯利格(Alberigo)是貴爾弗黨的首領之一,也是法恩紮的曼夫雷迪(Manfredi)家族的一員,在1267年得到快活修士會修士(“快活修士”參見第二十三章注釋[20])的身份。他與族人曼夫雷多(Manfredo)和其子阿爾伯爾蓋托(Alberghetto)在爭奪法恩紮統治權的過程中起了內訌。由於爭執激烈,阿爾伯爾蓋托打了他一個耳光,雖然他表麵上原諒了阿爾伯爾蓋托,實際上一直懷恨在心,蓄意報複。1285年5月2日,他為了報複曼夫雷多父子設了圈套,假意要與他們和好,設下鴻門宴,宴會結束時以“端上水果來”這句話為信號,示意家丁們和親屬從掛毯後跳出來殺死客人。此後“阿爾伯利格的水果”便被人們用來借指暗算謀殺。“罪惡之園的水果”是背信棄義殺害賓客的信號,因此稱為“罪惡之園的水果”。

[34]產於西亞和北非的海棗比產於意大利的無花果值錢。這句詩的意思是他的罪是很重的,因此要接受更重的懲罰。果子隱喻著罪與罰的輕重,在上句話中,他也用了“罪惡之園的水果”來影射他的殺人信號。

[35]“端上水果來”作為殺死賓客的信號已經廣為流傳,以至但丁聽到鬼魂的話就立刻確定了他的罪人身份。雖然阿爾伯利格卒年不可考,但1300年但丁遊地獄時,他還在人世,但丁因此表示驚訝。

[36]托勒密環是冰湖的第三環,來源於《瑪喀比傳》上卷所說的大祭司西門·瑪喀比的女婿,耶利哥(Jericho)地方行政長官托勒密。在公元前134年,托勒密在西門和兩個兒子來到耶利哥的時候設宴款待他們,在宴會中殺害了他們,從而成為整個地區的統治者。還有人認為,托勒密環來源於公元前48年下令刺死失敗後去埃及避難的羅馬大將龐培的埃及國王托勒密十二世。

很明顯,“被賦予一種特權”是語帶諷刺的。

希臘神話中有主管命運的三位女神,阿特洛波斯(Atropos)是其中之一。待到一個凡人的大限來臨,她負責剪斷女神克羅托(Clotho)在凡人出生時纏繞在女神拉刻西斯(Lachesis)繞線杆上的紗線。克羅托所紡的長度就是那個人壽命的長度,剪斷生命線就是使之死亡。句中“在阿特洛波斯帶走他的靈魂之前”即指在罪人臨死前。

[37]第九層地獄的構造類似於井。

[38]“過冬”(verna)被大多數注釋家解釋為鬼魂在冰湖裏度過永恒的冬天,而托拉卡對此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動詞vernare另有鳥兒在春天歌唱的含義,第三十二章也有一句詩作為依據:鬼魂們凍得“牙齒一直在打戰,那聲音就像鸛叫一般”。阿爾伯利格修士性格刻薄惡毒,他自嘲的時候不留情麵,何況對他人的嘲諷。出自他口的“verna”很有可能是把鬼魂凍到牙齒打戰譏諷成在“奏樂”(sonare)。

[39]1233年勃朗卡·多利亞(Branca Doria)生於熱那亞著名的吉伯林貴族之家,曾在薩丁島任過幾種官職。他是第二十二章注釋[21]中所提到的羅戈多羅總督米凱爾·臧凱的女婿。據佛羅倫薩無名氏的注釋,在1275年或者1290年,他在城堡宴請嶽父,而後殺死了嶽父和隨從,目的是奪取羅戈多羅省的統治權。

“被囚禁在這裏”指被凍結在冰湖裏,“數載光陰”指從他殺害賓客到1300年但丁遊地獄時。

[40]第二十一章注釋[9]中提到了“馬拉勃朗卡”,是第五惡囊中的鬼卒們共有的名字,第五惡囊是他們看守的壕溝。勃朗卡·多利亞的靈魂墜入科奇土斯冰湖裏比犯貪汙罪的米凱爾·臧凱來到壕溝還要早,而勃朗卡·多利亞的肉體已經被魔鬼接管,隻是行屍走肉而已。有關文獻表明,勃朗卡·多利亞在1325年被放逐之前,幾乎一直居住在撒丁島上,離世日期不詳。

[41]他的侄子是殺害米凱爾·臧凱的幫凶,因此也受到靈魂入地獄而肉體尚存於世的懲罰。

[42]根據布蒂的說法,但丁認為,打開他的眼睛是違反上帝意誌和公正原則的行為,對上帝是莫大的無禮,不做這個行為反而是有禮的。

[43]“你們的一個同胞”指勃朗卡·多利亞。“羅馬涅的那個罪大惡極的鬼魂”指阿爾伯利格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