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日,吳毅和哥哥、表哥拿著首飾和聘金到女方家裏,新娘穿著偏紅色的衣服坐在客廳裏,吳毅要把帶去的黃金首飾一樣樣戴在新娘身上——這隻是新娘在結婚前的小部分飾品。
在閩南,嫁女兒時親戚們有“添妝”的風俗,每個親戚都要送上一份黃金首飾。等結婚時,新娘要把這些所有的金飾戴出來,顯示對長輩親戚們的尊敬,於是常常有體重不過百的新娘帶著十幾斤重的金器扶牆出嫁。有些家庭甚至和親戚同鄉們借金器,或者去金店裏租金器讓女兒出嫁裝扮。“有的是為了炫富,給生意夥伴親戚朋友們看,有的是為了女兒將來在婆家更有地位,給她長麵子。”蔡姨說。
等吳毅戴完,給女方父母敬茶,女方父母回禮,送給吳毅一條手指粗的黃金項鏈。女方家人要在祖先神位前燒香點燭,告知先人,閨女即將出嫁。
一場喜事的忙碌,“老人媽”往往會換回一個“隨禮”,通常的價格是500~1000元。
生男生女經濟學
一般在訂婚時,媒人們也就能收到媒人費了。不過在閩南的農村,新人訂婚後往往不著急結婚領證,他們要先生孩子,有些要生到男孩為止。假如領證後再生孩子,計生部門就會三天兩頭到家裏拜訪。
彎彎去年做了一單,是講好結婚才交媒人費。男方家裏開工廠,房產也不少,女的是家族企業。訂婚日,男的送了50斤的金條作為聘禮,女方當天退還後又加了兩斤金磚,一輛寶馬車作為回禮。
彎彎的客戶女方家長說,他們會在今年年底生孩子,到時候就會完婚。“如果嫁妝4000萬元,會給我20萬元作為媒人禮,如果嫁妝到不了4000萬元,也會給15萬元。”
彎彎的口吻像個風險代理的律師。她今年57歲,大字不識。她說自己如果去給別人打工,一個月也賺不到2000元。做媒人,說點喜慶話就能賺到不少錢。
媒人們講起一個曾經做過的客戶:逃計生沒領證的兒媳進門,頭胎生兒子,滿月時公公送了12套房子作為孫子的賀禮,讓兒子兒媳領了證。兒媳二胎又生了兒子,公公一高興,送了二孫子17套房子。“生兒子才有這些,生女兒不但沒有,估計還要看白眼。”媒人們說。
閩南的女子是最有分寸的,她們在外往往對自己的家事守口如瓶。帶著幾分家族責任感,也有幾分“輪不到我說話”的悲哀。
作為一個閩南男性,吳毅將來也會肩負起自己的家庭。但現在,他還在父親的掌控中。相親娶妻、異地生活、等生完孩子再領
證,這些奇怪的生活規矩和他周圍的職場精英們看起來格格不入。但在家裏,和絕大多數閩南家庭一樣,父親是不可忤逆的一家之主。
結婚當日的十點鍾,吳毅在守門人的各種考驗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黃金新娘。
這對新人在“老人媽”的教導下,用力關上了娘家的門,遮起紅傘,丟下一把扇子。新娘家人撿起它,頭也不回地跑回去,放進房間裏。扇是“散”的諧音,意味著分散,而分散就不要留戀。
新娘在弟弟和伴娘們的陪伴下,帶著豐厚的嫁妝和家具等生活用品出嫁了。在閩南的傳統裏,男方出門迎親的人數要求單數,迎親回去則是雙數,是成雙成對的好兆頭。
到了吳毅家,新娘要先過風火爐驅邪。
此時房間裏的長輩們都躲避起來,新娘回新房,親戚們再出來。“老人媽”在邊上教導新娘和親戚們不要正麵相見,大家先背靠背,再正麵敬茶。新娘給女性長輩們戴上紅花,女性長輩們則要每人給新娘戴上一枚黃金戒指。
這一天,吳毅家裏一共擺了七十多桌宴席。晚上,新人們要趕在12點前回新房。前一天晚上,那張新床已經請了家族裏屬龍的兄弟幫忙睡過。馬上要到正月十五點燈日,新娘家送來了一白一紅兩盞紙雞燈,在裏麵點上蠟燭。白雞先燃燒,寓意是生男。紅雞為生女孩。娘家人老早就把白雞裏的蠟燭掰彎,讓白雞先於紅雞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