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劇人生的困境解脫(1 / 2)

悲劇人生的困境解脫

文學評論

作者:王向峰

編者按:著名軍旅作家杜樹人的長篇紀實小說"幸存的老兵"去年在我刊(下半月版)連載後,得到強烈的反響,許多讀者和業內人士認為,杜樹人從現實主義的理念出發,他所展示出來的主人公那種獨特的生活視覺和經曆,催人淚下,震撼人心。今天,樹人又以此長篇的生活為背景,寫成了中篇小說——《劉平的生活》。人物更顯突出,性格更加鮮明,小說發表後,立即被《小說選刊》在今年第五期上轉載,並引起評論界的廣泛注意。今天,我們將我國著名文學評論家,美學家王向峰先生和遼寧三位文學評論界的年輕評論家的一組評論這篇小說的文章發表出來,希望能得到業內人士和廣大讀者的關注。

王向峰,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美學學會會長,發表論文與評論500餘篇,自撰與主編的著作55部,獲遼寧省人民政府首屆社會科學成就獎、國家教委學術專著獎、中國文藝理論突出貢獻獎、全國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首屆中華優秀圖書獎 。

剛一讀杜樹人的小說《劉平的生活》(原載《北方作家》2012第3期,《小說選刊》2012第5期轉載),以為是寫舊社會由父母做主婚姻所造成的悲劇,並為殘廢軍人做貢獻的故事,可是讀到後來,卻發現作品的主題遠不是這麼簡單,而是牽動了中國傳統倫理關係和人性的複雜性的一篇不凡的作品。小說情節的層層發展,人物命運的悲劇性逐漸被衝淡,倫理的是非也被巧妙的化解,實現了本來無法團圓的團圓結局。

女主人公劉平在情節開端時是一個年輕姑娘,在解放戰爭期間,她由父母做主許配給了姨表哥邢軍,可是邢軍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解放軍,因為被派往師部送信,三九天走在大淩河的冰麵上被敵軍發現,他躲在冰上趴了六個小時,敵人退走後,人的雙腿已經不能動了,靠趕車的老鄉幫助把他送到師部,但經醫生檢查,診定他以後隻有拄著雙拐生活了。就這樣,他以傷殘軍人的身份複員回到了家鄉。

邢軍回鄉,以前的婚約又被劉平的父母提起,父母與女兒之間在毀不毀約,嫁不嫁邢軍的問題上,進行了生死的較量。幸好是都沒死成,劉平為了父母,違心地嫁到了表哥邢軍身邊。劉平既是一個善良純樸的姑娘,也是認了命的姑娘,可她嫁的這個表哥,因為殘疾,既無勞動能力,也無過夫妻生活和生育的能力。這個矛盾成為家庭、夫妻間的最大難題。家庭生活困難,有政府照顧,有劉平一個人頂兩個人勞動,尚可維持;甚至結婚多年始終過不了夫妻生活,認了命的劉平也能忍受。但是想生孩子得從哪來?實際上這是小說情節的焦點所在,也是小說 的作者在情節中要克服的最大困難,到此可謂“山重水複疑無路”了。

對於邢軍的病,劉平尋醫問藥,費盡苦心,但終無效果,是邢軍想出了辦法,叫劉平去請教了張寶的女人大紅,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借種”的方法。但劉平的守正為人的品性,斷不會去實踐這個辦法。倒是邢軍特別主動,他找了他過去的老班長、現在的村長李成武,要死要活地求他幫忙,結果在劉平回娘家喝得醉歸的路上,他遇見了遵邢軍之托而來的李成武,在劉平的醉意模糊中,在劉平想生孩子,但丈夫卻沒有能力,而自己“也不知怎麼辦好”的無奈下,似做夢一樣地體驗了一次有能力男人的“幫忙”,並在醉意朦朧中被背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