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文人的狠毒(1 / 3)

黃昏時分,李國樓漫步在庭院之中,腦海裏想著亂七八糟的事,家事國事摻雜在一起,心緒不寧。飯大慧一如往常,默默不言的跟在李國樓身後,經過大西北之行,在戰鬥中結下的友情最鐵,兩人的關係已經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

日落的晚鍾響起,梵音從賢良寺飄過來,和尚開始晚修課,靜下心修成正果。人生的路還要走下去,李國樓心情開始好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的因果報應,他都承受得起,隨遇而安。

李國樓不由詩興大發,酌字酌句的哼唱:

“《夜宿賢良寺》

勞碌鞍馬征戰忙,臨事方知一團麻。

一百年來傷國亂,八千裏外烽煙起。

秋風寶劍孤臣泣,落日旌旗大將血。

國恥塵氛猶未息,世外梵音夢中靡。”

“李大人,你好毒啊!人家和尚隻是求財,你把與世無爭的和尚,強行拖入國恥的高度,太不地道了。”飯大慧搖頭歎息,李國樓殺人不用刀,一首勵誌的詩,就把無世無爭的和尚貶得一無是處。

李國樓調皮的一挑眉毛,笑道:“飯師爺,我這是有感而發,戰亂年代還要修身養性,這刀子都架在脖子上了,還像鴕鳥一樣埋在沙子裏。玄虛的話我也會講,曆史絕不靠幾句讖語,那些都是騙人的鬼話。”

聽見李國樓硬氣了,此時好似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飯大慧發出嗤嗤的譏笑。適才李國樓被方丈悟性的幾句揭語唬住了,現在才想通。文人有隨身的利器,豈能甘心失敗,靠一支筆杆子罵人,無往而不利,李國樓作一首詩就把無世無爭的和尚得罪了,更加暴露他天主教徒的嘴臉,看不慣其他教派的作風昭然若揭,大白於天下。

李國樓倒是有點擔驚受怕,知道這首詩要得罪全天下的和尚,左顧右盼道:“飯師爺別傳出去,這首詩我會改的,最後一句改一下,就能流傳民間,別玷汙我的形象啊。”

飯大慧歎道:“李大人晚了,要知道隔牆有耳,這裏站崗放哨的人不是陵闕墓道邊上的翁仲,你的詩詞人家已經記下來了,收買我一個人是沒有用的。明天這首詩就會在街頭巷尾傳唱,你就瞧好吧。”

“哎!不會這麼嚴重吧,我還沒成為文壇的領軍人物。”李國樓後悔萬分,看向門洞口站崗的軍士,他的一言一行被這些軍士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算了!李大人,國事為重,還是想對策,明天早上還要向皇帝答辯,這次英國人胃口可是很大的呀。”飯大慧手裏拿著一疊文牘,散步時還在看,心理壓力巨大,大英帝國陳兵緬甸邊界,談不攏就會從陸地入侵大清的邊界——雲南。

大清遭到大英帝國的威脅,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這次是最嚴重的一次危機,事情的起因是由於馬嘉理之死引起,史稱《馬嘉理案》,發生在雲南邊陲。

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占領了大清的藩屬國緬甸,把軍事力量延伸至雲南邊境線。法國也通過武力擴張占領了安南南部,法國還入侵安南北方,但第一次中法作戰,被劉永福的黑水軍打得大敗,法國人暫時太平了。

英國、法國覬覦雲南之心不死,法國人還在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占領整個安南。而英國人通過幾十年戰爭,終於占領整個緬甸,開始打雲南的主意。此時的雲南非常落後,很多地方未開化,有許多少數民族土司統治,大多數地方沒有公路,崇山峻嶺,地勢陡峭。英國人想在陸地上和大清打仗,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英國人打仗最重視地圖,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向總理衙門索取三名官員從緬甸進入雲南的遊曆護照,其實就是派先遣隊探路,測量雲南的地界。

威妥瑪將護照交給駐華公使館翻譯馬嘉理,讓馬嘉理從京師出發,至雲南邊境迎接探路隊,並充當探路隊的翻譯。

英國人的探路隊規模龐大,是由二百多人組成的武裝部隊,領隊是英國現役軍官柏郎。馬嘉理很快到達緬甸北部城鎮八莫,與柏郎的大部隊彙合,武裝到牙齒的探路隊離開八莫向雲南進發。進入雲南之後,既未向地方政府知會,也未向沿途鄉紳、百姓說明情況,隻管探險活動,扛槍實彈的場景如入無人之境,還揚言攻打騰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