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讓軍人豁出命?就是靠關係。比如親密無間的戰友情,又比如繼承父輩的政治遺產。帶兵就是帶將,軍官可不是隨便提拔上來的,一句“軍法無情!民族大義!”就讓軍官賣命,那練兵也太簡單了,刻薄寡恩的人都可以做統帥了。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把練兵法則都講透了,可沒人能夠超越戚家軍,書本上的道理都看得懂,真的歸於實際操作,沒人練得出戚家軍這樣的軍隊。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戚繼光這樣的個人魅力,讓每一名普通士卒視死如歸,實在太難太難了。
熱兵器的出現,讓戰士成為消耗品,精兵和新兵對決也要一起戰死,不可能練出刀槍不入的精兵。所以左宗棠的楚軍三個月就上戰場,依仗的是那些軍官和老兵。歸根結底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就是看戰旗的榮耀,就是靠指揮官的個人魅力。讓一支軍隊認同一名指揮官,這名指揮官就要有多種素質。
贏得勝利是一種素質,籠絡人心也是一種素質,讓人崇拜是最高境界,登峰造極的迷信讓人大義赴死,無懼槍林彈雨。左宗棠達到這一境界,已經成為戰無不勝的神話。
李國樓也在往這條路上走,隻有靠一次次勝利,才能達到這一境界,李字營的戰功達到推波助瀾的功效。子龍廟的修建,更讓他的光輝形象深入人心,李字戰旗早已深入李字營骨髓,就算李國樓離開李字營,這支軍隊也屬於他的。
李國樓還有進行一場戰鬥,那就是新來的五百名新武軍,籠絡人心的招數駕輕就熟,他是新武堂的首席學政,師座的頭銜讓他終身受益,繼承李鴻章思想的劉銘傳,逃脫不了被他清除的命運,新武軍還是他的囊中之物。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尚在醞釀之中,李國樓等待最佳時機,準備給劉銘傳致命一擊,讓這座大神滾遠點。
一身戎裝的李國樓隨同李字營的幾名軍官,檢閱五百名新武軍方陣,誰都不知道他醉酒剛醒,好像姍姍來遲是在考驗這些新兵,李國樓沒有愧怍之色,新兵理應接受各種考驗。
一座五百人的方陣在晚霞中傲然挺立,二小時過去了,從軍官至普通士卒俱都紋絲不動,臉上趟著細密的汗珠,耳邊飛著擾人蚊子,就算被蚊子咬得浮腫,這五百名新武軍戰士,依然像蒼鬆一樣挺拔。在他們眼前李字營的一群軍官,同樣巋然不動,兩支新武軍官兵,就這麼大眼瞪小眼,一動不動的耗上了。
聶士成、張佩綸都是新武堂的教官,原本都認識,屬於李國樓的下屬官員,李國樓處之坦然的接受他們的參拜。一番寒暄之後,李國樓雄赳赳站在隊伍前列,單手叉腰的發表演講。
“同學們行程二千多裏來到延安,第一次見麵,就讓你們操練儀容儀表,這是新武軍的必修課,優勝劣汰,競爭每時每刻都有,想留下來的人就要給我站直了。我給予你們的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信念!你們不懼死亡,不怕犧牲,來到新武堂學習,扛起槍杆子打仗。你們背井離鄉,冒著酷暑,跋山涉水來到這塊黃土地,為的是什麼?那就是民族崛起的信念!有這樣一種力量,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敗中不放棄奮鬥,在挫折中不忘卻追求。在堅貞的信念麵前,天大的困難微不足道,無邊的艱險不足為奇。這種力量讓我們走到一起,凝聚著一股力量,奮起而勃發,知恥而後勇。大清必將在我們年輕的一代人手裏重新煥發青春,就算黑夜來臨也阻擋不了我們熊熊燃燒的鬥誌。這份鬥誌來源於同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叫中華民族,書寫了四千年光輝曆史······”
李國樓話裏有話,暗藏玄機,滿人的曆史可沒有四千年之久,連一千年也沒有,零零落落的滿人曆史,還要從漢書的典籍裏找尋失落的文明。給新人灌輸大中華意識,包含險惡用心,李國樓狡猾如狐,一步步試探人心。講演沒有文字,別人休想斷章取義向他潑髒水,文字獄可不是鬧著玩的。野心勃勃的李國樓,把新武軍當做信仰的試金石,他要讓五百名安徽老鄉變成他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