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戴憨憨的傻笑,裝出老實巴交的樣子,點頭道:“請李總指揮放心,我不會擅自進入龜山腹地的,你講的道理,我都聽懂了,山地戰隻有靠蠶食政策才能贏得勝利,心急注定要失敗的。”
李國樓大手一指黑山族土司於榮穀,說道:“於土司,你也表個態,讓我聽聽?”
於榮穀倍感榮幸,臉上露出笑容,李國樓第二個就叫他講話,端正態度,表明了立場和決心。
李國樓一個個點名,讓每一個土司表態,不放過一個人。就怕哪位頭領腦子發熱,殺入龜山腹地,最後被日軍包圍。
二十幾位土司、部族將領表明立場,願意聽從李運捕指揮,沒有人叫囂解放龜山了。
李國樓循循告誡一番,說道:“李運捕作為指揮官心要凶狠一點,把龜山的樹木全部燒毀,龜山五十裏之內的百姓全部遷徙。一座一座山頭給我燒過去,讓日軍在龜山吃土去。我倒要看看西鄉從道有多大本領占領一座荒山?”
軍帳裏的軍官、土司、部落首領,都聽得瞠目結舌,誰都不敢多言,直愣愣的看著李國樓。李運捕驚悚的站起,吼道:“是!我知道怎麼做了,決不讓日軍有好日子過。”
李運捕一聽就明白,李國樓怕他不能服眾,故意說出二條毒計。以後在龜山打仗,清軍實施堅壁清野的策略,別人就不能攻訐他了。
燒山是破壞環境,灰燼會讓土壤寸草不生,日軍就算燒不死,一二年之內也不能在山裏種田。
過去中原人對付北方少數民族的方法,就有一條“燒草原牧場”。
古代,每年秋季草枯馬肥時,戍卒就進入草原腹地“燒草原牧場”,讓牧民損失慘重。中原人燒草原牧場有數千年傳統,效果顯著,這比出兵打仗還要管用,讓北方牧民苦熬一個冬季。
大清在馬背上得天下,從來不用這條計策,已經快要失傳了。李國樓大言不慚的教授這條毒計,也不怕被人罵。
李國樓也是逼不得已,隻有用卑劣的手段,把龜山的環境摧毀,否則日軍在山裏種地、種菜,還能熬上很長時間。日軍在龜山設置總督府,山地戰對於進攻方非常困難,清軍進山與日軍打仗,一不小心就會被日軍包圍。到時,糧道被斷,隻有投降。
清軍沒有十足的把握,不願進山打仗。李國樓的軍事部署連老軍務劉銘傳也讚成,可見山地戰沒有其他選擇。
雲南總督芩毓英在雲南與苗疆起義軍打仗,就是用堅壁清野的策略,打下一個寨子,就摧毀一個寨子,一千二百多座苗寨被清軍毀了一千多座。最後,苗疆起義軍扛不住了,這才舉族投降。否則,清軍一走,寨子裏的苗人又反叛,隻有徹底摧毀,斷了起義軍的後路。看上去很殘忍,但民族戰爭隻有靠以暴製暴,否則永無寧日。
排灣族的幾名頭領眼淚汪汪,龜山是排灣族的聖地,如今被日軍侵占,讓他們有何顏麵見列祖列宗?
李國樓好言安撫一番,不破不立嘛,明天會更好!跟隨他打仗,都有一個好的前程。
既然排灣族人也沒反對,其他少數民族的土司也不好反對。就算火勢蔓延到他們領地,為了消滅日軍,隻能承受這場大火帶來的惡果。
在得到李國樓、劉銘傳的親口承諾之後,番兵首領離開軍帳。
李國樓、劉銘傳一起送別少數民族的土司,隻把羅世戴留下,有要事相商。
在大武山還有一支卑東軍,如今屏東平原已經被清軍收複,“家政”旺熱東率領的四千卑東軍被清軍斷了後路,這支造反的卑東軍處於進退維穀之間,糧道已被清軍截斷。
李國樓要讓羅世戴勸降這支卑東軍,要求卑東軍把留在大武山的日軍炮兵縱隊,截下!
清軍早已掌握日軍這支炮兵縱隊的情況,李運捕說道:“在大武山的日軍,約有三百多人,火炮八十門。由大佐阪田武佑指揮,這是日軍的一支精銳炮兵部隊,裏麵還有五名美國軍官,但現在變成一塊雞肋,動都不能動一步。若是日軍想突圍,隻有丟棄這些青銅炮。不知日軍有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