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花蓮鎮大捷(2 / 3)

花蓮鎮戰役最讓西鄉從道不能承受的便是,清軍源源不斷投入戰鬥,李國樓不怕打玉石俱焚的戰鬥。日軍武士道精神敢死隊,起不到扭轉乾坤的作用。而他無顏向天皇交代,日軍在花蓮鎮丟下一萬多具屍體。

龜山有天險可依,西鄉從道不怕清軍進攻龜山,但琅嶠港將在清軍的兵鋒之下,海上有龐大的日本海軍,海上作戰不需要他擔心,大清水師沒有能力從海上攻打琅嶠。但陸路一馬平川,琅嶠四周已經修築了三十八座堡壘,兵力還是太少了,接下來還要向日本軍部請求增兵,否則守不住琅嶠了。

西鄉從道後悔莫及,花蓮鎮戰役的結果,讓他擔憂琅嶠會落入清軍手中。若是琅嶠失守,固守在龜山的日軍隻能在山裏打遊擊。這手中的兵力到底怎麼配置?西鄉從道頭痛不已,一不小心,從戰馬上載倒,摔了個人仰馬翻。

戰後,清軍統計陣亡情況,陣亡八千三百多人,受傷的清軍有六千五百多人。雖說傷亡慘重,但軍心大振,既然救出被困的常勝軍,清軍就是勝利者,各路兵馬都知道這場戰役他們才是勝利者。

李國樓贏得軍心,已經被戰士稱頌為“戰神”。

少數民族的番兵首領,已在叫囂要殺向龜山腹地,已經不把日軍放在眼裏。

日軍的傷亡情況隻能估算,掩埋日軍屍體的陣地被清軍挖開,可以看見各種殘缺的日軍屍體。

清軍為了測算日軍的傷亡,也為了誇耀武功,清軍戰士把日軍屍體的左耳割下,用草繩串聯,三十隻耳朵組成一個環,各路清軍都用這種方法測算日軍的傷亡。一些連耳朵都沒有的斷肢殘骸,隻能不算。

在通常情況下,清軍不會砍日軍的腦袋,除非是冰天雪地的冬季。因為頭顱堆積在一起,會發臭,臭蟲會蜂擁而至,引發可怕的瘟疫。耳朵則不會引起這麼多後遺症,既輕便,又容易統計,這是戰場上測算戰功的最好方法,軍隊沿用了數千年。

可以看見戰馬的脖子上,都掛著一串串耳朵。好多戰士的長槍上也掛著這種“花環”,用來誇耀武功。

金銀來樂顛顛的拎來二串“花環”,也不管李國樓是否喜歡,把一串花環掛在李國樓戰馬的脖子上。

一群卑東軍戰士押解著二百多名日軍戰俘,約有百人,向駐地而行,一名瘦小的卑東軍戰士說道:“我在龜山看見日軍把清軍戰俘的鼻子割了,工事修築完畢,就把清軍戰俘殺了,好殘忍啊。”

這是一群在花蓮鎮戰場起義的卑東軍,歸順大清才二天,如今卑東軍遇見清軍一觸即潰,一喊話就投降,羅惺忪不得人心,已被卑東人民拋棄。

卑東軍軍官大怒,吼道:“他不仁我不義,給我把日本戰俘的鼻子割了。”

卑東族是殘忍的民族,聽令行事,長官發話,立刻就做。番兵竟然在山坡下,用刀子割日本戰俘的鼻子,把二百多名日本戰俘的鼻子割了。山坡下發出一陣陣慘叫,新武軍的軍官看見這一幕,故意視而不見,新武軍軍官都繞道而行,誰都不願製止這種暴行。

中校李運捕正好從山坡下走過,看著二百多名日本戰俘慘叫連連,都跪在地上哀嚎。李運捕瞠目結舌,氣急敗壞,這裏的部隊歸他指揮,卑東軍竟然做出這種違背人倫道德之事,但責任在新武軍頭上。李運捕頭腦清醒,總要有人承擔責任,很快找出一名替罪羊,上尉劉鍋蓋連肩章也扒了下來,李運捕親自抽了劉鍋蓋五十鞭子。重申戰場紀律,不許搞人身迫害。

等李國樓知曉之後,下令各路番兵約束軍紀。不過已有二百五十名日本戰俘沒有了鼻子,李國樓頗為無奈,隻能把這二百五十名日本戰俘當做奴隸,分給少數民族的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