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旗飄揚,宋日聯軍,事實上就是中華帝國軍。藤原氏的門衛軍看到旗幟鮮明的帝國大軍,並沒有一絲的懼怕,反而蠢蠢欲動起來。這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的作用,他們這是要為他們的老家主藤原賴通複仇,自然一個個不死不休。
正在蘇軾說要發動進攻之時,藤原氏的門衛軍已經開始向宋日聯軍推進。日本近衛軍早就忘了守護兩翼的職責,先前擺出的陣型毫無用處了。見藤原氏的門衛軍發動了進攻,日本近衛軍也迎了上去。
薛奕搖了搖頭,沒有下達進攻的命令。日本近衛軍和藤原氏門衛軍之間的械鬥已經開始了,喊殺聲震天。在薛奕看來,日本所謂的戰爭就是一群人在械鬥,完全不懂兵法戰術,不懂軍隊集團衝鋒的應用。
和日本軍隊的熱血沸騰相比,海衛軍就顯得平靜多了。隻見海衛軍布置成了五條長長的戰線,每一條戰線都是以夥為單位。每夥士兵都守著一台紅箭炮車,炮車兩邊各有一輛馬車。士兵們手提射日弓,已經上好了箭羽。
火箭炮車之後是一台七梢炮車,炮車兩邊同樣是各有一輛馬車,除了炮兵,則是重甲步兵守護,成環形背靠七梢炮車,手握青龍刀。
薛奕手舉落月弓,鐵騎兵整齊地揚起了落月弓。鐵騎兵開始行動了,卻不是迎麵向敵軍衝鋒,而是排列成一條長長的縱隊,沿著戰場邊沿,朝敵軍奔射,直插敵軍後方。
“殺啊,殺啊,殺啊”戰場上一片喊殺聲,都是懷著此戰必勝的信念。
薛奕親自帶兵衝鋒直插敵後,作為副將的韓存寶開始指揮大軍作戰。韓存寶沒有立刻發動進攻,而是讓藤原氏門衛軍先擊敗日本近衛軍,完全進入火箭炮車的射程範圍,讓藤原氏門衛軍整個的都處於火箭的覆蓋下。
很快,日本近衛軍由於人數過少,遭到挫敗,節節後退。原本的衝鋒狀態又被壓製到了原來的位置。這個時候,七梢炮首先動了起來,這是要將火箭無法到達的敵軍後陣覆蓋在七梢炮車的打擊下。
正待日本武士準備拉動長弓放箭打擊海衛軍戰陣之時,五發霹靂彈閃著火花,劃過天際,劃過過海衛軍與近衛軍的上空,劃過門衛軍前軍的上空,砸落在了藤原氏門衛軍的後陣之中。
“轟”的一聲,霹靂彈爆炸,裝在裏麵的鐵屑像下雨一般,帶著滾燙的氣浪將周邊的日本武士掃滅。即便有的門衛軍士兵穿著厚厚的盔甲,但是依然無法阻擋一顆小小的鐵屑鑽入身體,有的日本士兵臉上全是小孔,說明鐵屑已經鑽入了他們的頭顱。
兩軍尚未接戰,大宋海衛軍已經靠著遠程武器的優勢給了藤原氏門衛軍重擊。重擊而死的藤原氏門衛軍不過兩三百人,畢竟霹靂彈的殺傷範圍有限。但是,這樣的殺傷力深深重擊了藤原氏門衛軍的心靈空間。
他們也知道這是大宋的霹靂彈,日本原先就向大宋購買了許多,但隻是用來開山修路。在霹靂彈昂貴,七梢炮兵訓練時間長、日本百姓文化程度低等因素下,日本雖然購置了大量的霹靂彈,也購買了幾十台梢炮,甚至還購買了一門火炮,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訓練成軍。
火箭炮兵也發動進攻了,不過好像不是作戰,而是在工地上幹活。不需要與敵軍廝殺,隻要等著指揮旗幟落下,將一筒筒的火箭安裝上火箭炮車,然後調整好角度,再點火,這就完成了作戰。
五十台火箭炮車,分為五個時段,不斷發射火箭。十台火箭炮車,就是發射五百支火箭,五十台就是兩千五百支火箭。火箭像下雨一般飛進了日本近衛軍,被射中的士兵發出淒厲的嚎叫。
藤原果果見衝鋒陣型太過密集,他的大軍亂哄哄地一片,非常著急,不斷揮動旗幟,讓軍隊分散,減少傷亡。衝鋒陣型太過密集,隻會讓火箭漫射的效果增加。
韓存寶見藤原氏軍隊已經分散,知道再用火箭炮車就是浪費火箭了。這個時候,重甲步兵開始行動了,大宋重甲步兵的標準配置是全身裝的步人甲,分為巨盾兵,槍兵,刀盾兵,斧頭兵、弩兵。重甲步兵沿著火箭炮車掃空了的地帶有序地推進,藤原氏門衛軍竟然被大宋海衛軍分割包圍。重甲步兵以夥為單位,在門衛軍中橫衝直撞,配合作戰,碾壓遇到的藤原氏武士。
韓存寶用望遠鏡觀察著戰場的變化,一旦發現哪裏的門衛軍人數比較密集,重甲步兵推進不了,就讓火箭炮車發射火箭,打散敵軍。五百鐵騎兵在薛奕的帶領下,在敵軍後方來回衝殺奔射,遇強則退,遇弱則進,矛頭始終指向藤原果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