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瓜分世界(1 / 2)

趙頊不相信,因為他看到的是,宋朝引進了占城稻這種高產農作物後,完成了農業革命,現在正處於工業革命的前夕。中土地理生產環境的富饒,對比南洋等海外土地的優越,阻礙了華夏文明延伸海外,阻礙了農業革命後農業社會經濟體的壯大。

農業社會經濟體無法壯大,也就沒有足夠的商品糧來支持工商業發展。這導致宋朝明明是有很多敲開工業文明大門的發明,卻沒有通過作坊,實現大規模的生產和應用推廣。這從活字印刷術,從黃道婆的紡織機,從指南針,從火藥,從造船技術,等等就可以看出來。

所以後世,很多人都說: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卻用來看風水,發明了火藥,卻用來做爆竹。明明有先進的造船技術,卻閉關鎖國禁海。

中國人種族低劣嗎?中國人沒有創造力嗎?都不是!因為長江黃河,所以中國才是中國。世界上最大的兩河流域,成就了大陸擴張時代中國長期領先於世界諸國的輝煌,成就了中國大一統帝國燦爛的文明。然而,因為周邊的落後,成就了中國人天朝人的心態,失去開拓海外的動力。沒有這個動力,自然也就不會像哥倫布一樣在尋找印度時無意中發現了美洲大陸。中國人,能想到,除了海外那支離破碎的島嶼外,太平洋的彼岸,還有一整塊富饒的大陸嗎?

趙頊穿越而來,宋人的眼界開闊了,大宋各處都有世界地圖,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趙頊已經告訴了宋朝人,趙頊讓宋朝人做的,是讓宋人自己去弄明白世界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

華夏文明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消除不利因素。農業革命不應該隻是大宋的專利,他應該傳播開來,讓華夏各國共同發展,隻要周邊各國發展了,華夏文明,儒家文明整體的經濟體規模才會不斷壯大。

占城,交趾是占城稻的原產地,為什麼沒有農業革命?這和美洲是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的原產地,而美洲依然落後的原因一樣。農業革命或許由高產農作物品種引發,但最終的力量還是宋朝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

占城稻引進大宋後,大宋就培育了多個品種,有旱稻,也有水稻。大宋精耕細作,土地深耕,播種施肥,輪耕技術,灌溉技術,所有這些都是包括占城交趾這些周邊國家所無法比較的。從土地上來說,南洋叢林密布,瘴癘嚴重,地廣人稀,開墾的難度要大得多。

但大宋有開發流求和湖廣的經驗,處理瘴癘問題的經驗和手段也更為豐富。這些手段和技術,都不應該隱藏。

這次華夏諸國會盟,就是要實現共同的發展,消除彼此的對立和隔閡。然後,相互支持,再消除各國內部的鬥爭消耗,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西夏的權力被後族把持,西夏國主是李秉常,但是專權的卻是梁太後。王安石主持政事堂後,與西夏握手言和,簽訂新的貿易歲幣協定後。支持梁太後的各部族原本都是希望對宋強硬,靠擄掠宋朝邊境獲得收入。然而,新的貿易歲幣協定簽訂後,那些支持梁太後的部族轉而支持李秉常,因為從李秉常手裏不用打仗便可以得到來自宋朝的歲幣收入。

雖然此時李秉常不過十三歲,但是他已經著手親政了。西夏的漢禮與藩禮之爭,也以李秉常獲得最後勝利。西夏,依照漢俗,用漢禮。漢族大臣李清得到李秉常重用。

和西夏一般的是交趾,李乾德此時還是個孩子。參加會盟,李乾德顯得很老成,一舉一動都合乎禮儀。讓趙頊對交趾高看了一眼,一個孩子能教成這個,也算了不起。

大理和日本一般,都是權臣把持朝政。日本是不久之後,第一個幕府統治,倉鐮幕府的建立。大理是被宰相依靠各部族的勢力,徹底架空。

日本、交趾、西夏君權旁落的情況不是很嚴重,太後主政,原本就是幼主繼位後的慣例,而大理就十分嚴重了。趙頊與耶律洪基商量著,強烈要求大理宰相高智升還政大理國王段廉義。

在會盟之前,權臣高智升甚至阻止段廉義前來參加會盟。大理現在的政局就像漢朝末年的三國,朝廷上是曹操當政,朝廷之外,又存在劉備、孫權這樣的割據勢力。大理除了高氏之外,還存在董氏和楊氏這兩個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

各國的君主最怕什麼?君權旁落。這次會盟最大的好處,就是各國君主能取得外援,取得華夏其它各國對他們君主地位的承認,這樣的承認下,各國的臣子們要架空君主,就得考慮到其它各國君主的憤怒。

大理權相高智升阻止段廉義前來會盟,觸怒了趙頊和耶律洪基。兩人先後給大理去詔書,若是大理國王不來會盟,若高智升不還政,宋夏遼越四國將連兵進兵大理,徹底清除高氏一族。大理軍閥楊氏同樣要求高智升還政,高楊兩大軍閥,發生了火並。高壓之下,段廉義得以順利前來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