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我的上帝(2 / 2)

“這個是?”趙頊驚訝道。

因為趙頊看到的那個所謂的采礦機,其實就是簡化版的蒸汽機。怪不得說沒有作坊願意購買這項技術,要知道後世的英國,花了二十年才做出了四百台蒸汽機,由於那時沒有橡膠等材料,無論是開始的紐可門蒸汽機,還是瓦特發明的萬能蒸汽機,不僅昂貴,而且非常耗費燃料。

“這個是采礦機。微臣一直在琢磨著這個東西,其它東西或許其它各學府隻要花錢聚集工匠,不用多長時間就能有突破,唯獨這個不可缺少的東西,他們弄不出來。”童文江看到趙頊驚訝的樣子,喜滋滋地回答道。

“設計這個東西的想法,你什麼時候有的?”趙頊不敢相信地問道。

“還是在李家馬場地下河城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天看到那奔騰的瀑布,我就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讓水不用借助地勢就能一直帶動水排呢?後來在煮飯的時候發現,水一直在鍋裏翻動,那不就像奔騰的瀑布嗎?隻要水能動起來,那麼就有辦法。那個時候,我就設計了這個。不過,那個時候每天都要給東家挖金礦,也沒有時間弄。”童文江解釋道。

這個解釋,讓趙頊大跌眼鏡,他還以為肯定是後世那樣的看到水壺燒開了水,驅動了壺蓋的故事。卻沒有想到是一個瀑布的故事。

“你弄這個,突火槍就不弄了嗎?不。還是要以突火槍為中心。朕可以從其它學府抽取人才,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朕都會滿足你。分類研究可以,完全可以在這個研究院自行分類,不用放到四大學府去。知道赤鐵城嗎?那裏有鐵有煤,還有無人的山脈。如果把這個研究院搬到那裏去的話,就算發生了大事故,也不會造成人們的非議。”趙頊沉默了一會兒,安排道。

“聖上的意思,是要成立一個秘密的研究院?”童文江驚訝地問道。

雖然童文江知道趙頊一直很支持墨家,但沒有想到重視到這種程度。原本還以為趙頊隻是看重墨家的工藝技術,漸漸地童文江發現趙頊本身更像一個墨者,而不是儒者。

“不錯,朕會讓萬兵出任台州知州,配合你的。”趙頊回應道。

“聖上,墨家現在需要的不是隱藏。”童文江不知道趙頊想要什麼。

“嗯?”趙頊聽出了童文江的意思。

“叮叮叮”一連次的撞擊聲音,打破了沉默。

趙頊仰頭一看,心中大驚:“那不是撞鍾嗎?我的上帝。怎麼今天到哪裏都好像到了後世一般?”

“聖上,那個是蘇頌的發明。原來是為了觀察天象、演示、報時為一體的,叫水運儀象台。水運儀象台,高四丈,寬兩丈,建在濟世學府,是一座自主運轉的天文台。熙寧三年時,王執政下令讓蘇頌主持建造的,為了方便研究培育糧種。後來作坊看重了他的報時功能,要求簡化,不過蘇頌已經出任工部尚書,簡化的事情隻能讓韓公廉主持。韓公廉利用其中的第二層的報時的天關部件,製作了這個報時儀。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各個作坊,都很需要這樣一個報時儀。”童文江解釋道。

趙頊點了點頭,打量著那個撞鍾。可是看了半天,也不認識現在到了幾點。隻能搖頭問道:“現在是什麼時辰?”

“現在是酉時。”童文江回答道,見趙頊似乎看不懂,便接著解釋道:“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分為八刻,一刻分為十五刹。”

“或許這個報時儀還可以改進。李向安,記得把朕的這個意思,給那個韓公廉。”趙頊最終還是沒有看懂,隨即吩咐道。

“遵旨。”李向安簡短地回答道。

“聖上,這個是冶煉爐,如果用這個冶煉爐,銅鐵產量能翻十倍。”童文江拉回了話題。

“這個是什麼?”趙頊看著兩個連在一起的冶煉爐,指著中間的那個連接的通道說道。

“這個是········。如此,這十二種冶煉爐,不僅可以將鐵產量翻十倍,鋼產量也能翻五倍到七倍。可以生產白口鑄鐵、灰口鑄鐵、黑心韌性鑄鐵、白心韌性鑄鐵、固體脫碳鋼等十二種不同用途的銅鐵和鋼材。”童文江一口氣講了很多,似乎在他眼裏,這個冶煉爐比起那個采礦機更有價值。

“鑄鐵怎麼這麼多?”趙頊疑問道。

“南方多山地,北方土地越來越貧瘠,都需要深耕施肥,才能保持土地費力。大量生產鑄鐵也是為了多造農具。還有突火槍,除了彈簧鋼以外,其它的都是要使用鑄鐵的。微臣研發的棉火藥雖然也是黑火藥,但是威力很大,突火槍的射程可提升至一百五十步到三百步。”童文江解釋道。

“多長時間,你說的棉火藥才能造出來?”很多東西已經超出了趙頊對宋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