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派軍中歌手在高台上引吭高歌:
大宋熙寧,變法革新。
臥薪嚐膽,奮發圖強。
遷都上京,東海在望。
宋揚天下,華夏永昌。
此時,各國君主表情不一。北遼耶律洪基和西夏李秉常看到這種新式的大典兵演,皆鼓掌大笑。而高麗、交趾、三佛齊三國君主皆不斷地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日本、大理兩國君主都眉頭緊縮,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各國君主的表情並非是大典兵舞所帶來的,而是那首歌的歌詞。那首歌的意思很明白,大宋無意爭霸大陸,而是將矛頭指向了海洋。高麗、日本、三佛齊、交趾要麼是島國,要麼是半島國家。大宋稱霸海洋,他們都麵臨著大宋水師的威脅。大理則似乎從這首歌詞裏看到了大宋以後對南洋的野心。大宋遠征印度之事,大理也是知道的,而印度與大宋之間隻隔著一個大理。
耶律洪基和李秉常沒有高興多久。火槍兵退了下去,緩緩走入廣場中央的是大宋的黃金火騎兵。黃金火騎兵騎著高頭大馬,踏著整齊的步伐,開始了騎兵演練。高大的戰馬,精湛的裝備,熟練的馬術,精確的騎射表演,高超的騎兵戰術,將耶律洪基和李秉常兩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此時,高台上再次響起了歌聲: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我們是人民的子弟,我們是變法的武裝。
從無畏懼,絕不屈服,英勇戰鬥。
直到把入侵者消滅幹淨,熙寧的旗幟高高飄揚。
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變法歌聲多嘹亮!
戰士們整齊步伐奔向衛國的戰場!
戰士們整齊步伐奔赴祖國的邊疆!
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向最後的勝利!向變法的勝利!
這首歌是趙頊拿自己後世最喜歡的軍歌改寫的,雖然很多詞彙這個時代的人並不通曉,但在白話文初興起的宋朝,這首歌也不難理解。況且這首歌非常直白,意思也明確,就是絕對不會向侵略者屈服。
這首歌在耶律洪基和李秉常看來就是對他們的警告,讓兩人坐立不安。他們雖然知道大宋在練騎兵,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大宋的騎兵竟然已經這般精銳。當他們看到火騎兵以伍為單位,分散集合,揮著狼牙棒時,他們都在暗暗地和自己的騎兵比較起來。
騎兵演練過後,是炮兵演練、水兵演練。炮兵演練受場地限製,也隻是亮亮相而已,而水兵演練,真正讓人感覺到大宋的勇武,那彌漫的騰騰殺氣,讓所有人都大為駭然。
西夏、北遼絕對想不到僅僅四年,大宋就變了一個模樣。原本還隻是畏懼大宋的財力和兵力而已,現在對大宋軍隊戰力也不敢小瞧了。西夏、北遼與大宋兵製不同,雖然他們的生存環境讓他們的士兵很強悍,但是耕戰結合的農牧軍是無法和日日訓練的職業兵相提並論的。
自趙頊推行新的軍製之後,配合衛國學府的學府選兵製,四年間,大宋各軍已經換了一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