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大典兵演(2 / 3)

黃頭回紇原是甘州回紇後裔,四十七年前,遼國西北招討使蕭圖玉攻破肅州,圍攻甘州。圍攻四月不下,遼國撤兵。此時,西夏李元昊興兵乘機強攻甘州,接連攻破甘州、肅州、沙州、瓜州四州。甘肅回紇亡國,退往沙州以南的沙漠地帶,因為其首領為回紇王族後裔,所以稱黃頭回紇。

黃頭回紇,大約有十萬人口,和高昌回紇一般,原本信仰摩尼教,後來信仰佛教。高昌回紇被天方化以後,也有被天方化的趨勢。不過,這次西夏西征,黃頭回紇乘機襲擊西夏倒不是因為天方教的原因,而是西夏對他們來說有亡國之恨。西夏在沙州駐紮了重兵,不時擄掠他們,以圖削弱他們的力量。

這次西夏西征高昌,抽調了在沙州的兵力,他們才乘機報複的。然而,西夏撤回了在高昌的兵力並非是因為黃頭回紇偷襲,而是高昌回紇向遼國求援了。高昌回紇可以說是遼國的屬國。

各國君主隻有耶律洪基是一身龍袍,其它君主都是王爺穿的蟒袍。其它各國君主在自己國家或許稱皇稱帝,但是來到大宋卻是不敢,隻有耶律洪基有這個資格。

隨同各國君主到來的還有各國的文武大臣,一行五十多人,但除了各國君主之外,其它人倒是不敢走向大殿石雕之前。趙頊依次和各國君主握手致禮,邀請他們一同觀看接下來的遷都儀式。

握手禮是趙頊仿照後世設立的,為了回避天子間見麵時禮節上的尷尬。如果用平常禮節,各國又各不相同。大宋用的是拱手禮,雙手伸直重疊,躬身見禮。這個禮節自黃帝開創華夏文明以來,就一直是傳承了下來。北遼用的是捶胸禮,也就是用右手的拳頭輕輕地捶打著左邊胸口,手臂橫在胸前躬身見禮。這個禮節是草原人慣用的禮節。西夏、大理用的是佛教禮節,雙手合在一起,躬身見禮。高麗、交趾用的是抱拳的禮節。三佛齊用的疊臂禮,不是雙掌重疊,而是雙臂重疊行禮。

趙頊的天子裝與耶律洪基略同,隻是衣服的材料不同,趙頊的是絲綢做成的,而耶律洪基的是皮毛做成的。

趙頊與各國君主握手之後,又來到耶律洪基跟前說道:“熙寧常聞大遼軍馬強盛,特別是皮室軍,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今日也請大康帝看看我大宋強軍的風采。”

稱呼用的都是各自的年號,這也是為了回避天子見見麵時禮節上的尬尷。

“熙寧帝如此年輕不凡,兵馬自然雄壯,今日大康也正好一睹大宋鐵軍的威武。”耶律洪基拍著趙頊的肩膀說道。

其實,耶律洪基拍肩的動作是很無禮的。不過,大宋與大遼是兄弟之邦。昔日宋真宗與遼聖宗簽下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邦,宋真宗為兄,遼聖宗為弟。幾代過後,耶律洪基比趙頊高了一個輩分,也就是趙頊得稱耶律洪基為叔叔。這樣說的話,耶律洪基的動作就有了勉勵晚輩的意思了。

王安石、司馬光自然地退到一旁,張若水帶領著一班小黃門抬來了九張太師椅。趙頊與耶律洪基對視而笑,相約坐下觀禮。

主持大典的上海府知府王安禮高聲宣布:“請諸國君主,觀看大典兵演!”

大殿的平台上的郭逵猛然一揮令旗,兩個方陣各自退後,將一個五千銳士的方陣留在了中央。驟然間便聞戰鼓號角齊鳴,五千名身穿黃金甲的火槍兵踏著整齊的步伐有序地先後抬槍對空鳴放,槍聲不斷。突火槍射程不遠,威力卻大,聲響更是令人動容。

有序的裝彈,抬槍,放槍,三列一組,槍聲沒有間斷。大約放槍二十發之後,必須讓突火槍先冷卻一下,由而,都從右腳小腿處拔出了刺刀,裝上了突火槍。頓時,刺刀如林,演示著拚刺刀的技術,喊殺聲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