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銅鐵之路(1 / 2)

“從官家提供的這副地圖看,金州的優勢在於銅礦、金礦、香料、木材,澳州的優勢在於鐵礦、金礦、草場。我們的短處就是人口不足,所有的基礎設施全部為零。我們金州、澳州也隻是大宋銅鐵礦場,朝廷的需求是銅鐵,但是我們金州的需求是糧食。金州的百姓隻有十萬,而且沒有家屬,這根本不像一個州,而隻是一個礦場。我的計劃,是先要大建小港口,遍布金州,在最快的時間控製金州。”章楶分析道。

白波浪聽不懂章楶話裏的意思,笑道:“你是知州,怎麼擺弄金州,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情。”

“沒有那麼容易,這些還需要將軍幫忙。如果金州、澳州經營好了,這條銅鐵之路就會成為大宋的生命線。將軍的功勞,官家一定會看到的,倒是封侯亦不再話下。”章楶引誘道。

“章知州需要本將怎麼配合?”白波浪見章楶沒有其它文人對武人的輕視,加上心裏頭害怕被審查的大石頭落下了,不由得有點感激章楶。

“白將軍統領十萬大軍如何?”章楶笑著詢問道。

“十萬大軍,章知州的意思是要把金州的十萬百姓按軍製整編?”白波浪吃驚道。

“不錯,的確是這個意思。金州剛立,與大宋其它各州完全不同,且百姓全部都是丁壯,整編為軍,更利於指揮。”章楶點頭應道。

章楶徹底搞定白波浪後,金州的指揮係統總算是合力了,至少不會相互扯皮。金州知州章楶、督查使苟宏社、判官周士隆、將軍白波浪四人坐在了一起,商討金州的發展。

因為安沙克對金州比較了解,也被章楶任命為金州長吏,上報政事堂正式綬官。安沙克得知自己竟然無須參與宋朝的官員考試,就被任命為一個從七品的大官,不由得大喜。這意味著他現在比起他的東家安薩裏在大宋的地位還要高了,可以自立門戶了。

要知道,在宋朝,即便是趙頊沒有推行廢冗令之前,就是金科狀元任職的也不過是九品的知縣。廢冗令推行後,要當官更是難於上青天。

說起來,雖然輕輕鬆鬆就把金州這麼一個大州納入了大宋版圖,但是經濟發展和人口都是大問題,湖廣地區雖然在一直移民,而且移民速度也很快,朝廷甚至一次性遷徙了六百萬人到湖廣各地,但是在一兩年內,湖廣的人口恐怕也達不到飽和,而湖廣地區的人口沒有飽和,就不會有人願意道金州去。金州的人口上不去,不僅對實際的占領效果不利,而且經濟也沒有辦法發展,畢竟人口才是一切的基礎。

可是趙頊給章楶的隻有十萬什麼都不懂隻能做苦力的西南夷,開礦是需要技術的,建設一座城池也需要技術。政事堂雖然調配了一些人才,但數量實在太少。而有技術的普通百姓都趕上了王安石的大治天下的計劃,是不會移民到金州的。金州的氣候不適應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金州實在太蠻荒了。畢竟對於中土百姓來說,如果沒有朝廷的旨意,重土難遷的百姓是不會想著去海外的。

導致重土難遷的因素,古代一般有兩個,一個是官府禁止遷徙,一個長期持有土地才能產生財富的觀念。特別是精耕細作下農業和丁稅役稅製度下的官府製度,人口就意味著土地會有更多的產出,就意味著稅收和勞役的征發。

然而,在宋朝,沒有土地的客戶遷徙已經成了一種現象,通過遷徙開荒,他們能擁有一份自己的田產。特別是趙頊的到來,變法措施推行以後,遷徙開荒已經由官府主導,更為人性化製度化,百姓能夠得到更好的安排。

之所以還是重土難遷,隻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地方宗族的固化繁衍,一個地區形成強大的宗族後,對於中國這個宗法社會而言,大部分人是不願脫離宗族的庇護,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的。

地方宗族勢力一直是趙頊嚴重打擊的對象,特別是北方的大宗族。在趙頊的遷徙製度下,許多龐大的宗族瓦解,分散遷徙到湖廣各地區。特別是那些長期把持地方政權的地方豪族,趙頊把他們全部遷徙到上京、江寧兩地辦作坊了。

韓琦、富弼的死,也讓地方宗族勢力看到了朝廷的決心。連三朝元老都不例外,他們自然無法對抗朝廷的壓力。

在趙頊奪回皇位,推行軍事獨裁的那半年,不知道多少地主豪族,官僚世家遭到清洗。雖說沒有沒收他們財產,但是他們的宗族子弟全部被趙頊征調光了,全部被打散了,他們不妥協下來,那麼他們的大地產在失去了官府與宗族兩大勢力的保護下,可能連出售田產的權力都會被剝奪。

況且,趙頊發明了宋朝從來沒有過的抄家刑法。所謂抄家,就是籍沒所有的家產,但並不殺人。因為在宋朝,個人財產是受官府保護的,從來沒有過抄家這樣的事情。

可是趙頊竟然對歐陽修那樣的名臣一家用起了元明清三朝才有的抄家刑法,的確是嚇壞了不少人。雖然在趙頊的第一任宰相曾公亮的對抗下沒有弄成,但這也成為了趙頊遭到大部分士大夫反對的一個根源。

趙頊推行軍事獨裁之後,從軍隊的將領到官府的官員,大部分被趙頊換了一個遍,然後驅使北方豪族南遷,甚至殘酷地把宗室皇族都遷到上京。皇族南遷,是一個榜樣,也是為了說明趙頊連自己家人都不放過,更不用說你們這些地方豪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