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趙頊率領著三萬流求各族組成的山地兵團已經抵達泉州南門。
趙頊以前沒有來過泉州,隻在後世曆史書上知道泉州這個名字,知道他是從宋朝到明朝時的中國第一大港口。
趙頊的到來很突然,泉州知州並沒有來迎駕。趙頊也懶得等在港口,直接來到了泉州南門。或許在港口,趙頊並沒有覺察出異樣,但此時此刻,趙頊卻有種身在他鄉的感覺。因為來來往往的一半以上都不是大宋人的麵孔,甚至幾乎所有人的穿著都不是宋服。
趙頊望著南大門那奇怪的城牆,城牆上,用城磚鑲嵌出天使與十字架的圖案,而且南城門是和大宋建築物格外不同的尖拱形,上麵鑲嵌出十字架和火焰、十字架和蓮花,此外還有二十多行趙頊不認識的鬼畫符般的文字。
當看到那朵火焰時,明王暗影衛指揮使劉奇,還有他那兩個徒弟方臘和石寶都連忙下馬,跪在地上禮拜。
趙頊不知道,蓮花十字架、火焰十字架是從波斯傳來的基督教分支——景教的標誌。這種十字架被人們稱為“刺桐十字架”,也就是“泉州十字架”。他所看到的那行阿拉伯文,是稱頌“聖父、聖子、聖靈”的。
景教是波斯與沃教、摩尼教並立的三大宗教之一。摩尼教是沃教的發展,而明教則是摩尼教的發展。景教起源於敘利亞,是從東羅馬帝國東正教分裂出來基督教派,被東正教視為異端。後來在波斯找到大量的信仰者,改稱亞述教會,成為波斯三大教派之一。
波斯三大教派和中國的三大教派一般,幾乎不分你我。景的意思就是光明。沃教崇尚光明、摩尼教也崇尚光明,兼有三大教派特色的明教同樣也崇拜光明,明教總壇光明頂上有一個不斷燃燒的高塔,裏麵永遠不會熄滅的聖火就是從波斯傳遞過來的。大宋各明教分壇的聖火則是從光明頂傳遞過來的。
趙頊後世是孤兒,是一個基督教徒收留了他,後來又送到了基督教堂讚助的孤兒院,趙頊的童年就是在孤兒院度過的。那時,他還參加過基督教堂的唱詩班,受過洗禮。可是說,他也是一個基督教徒,隻是不是很虔誠。因為自從上了初中後,他的所有學費都是由國家提供的,一直到大學畢業參軍,都是如此。慢慢地,趙頊對宗教的興趣越來越低,成為了馬克思的忠實信徒。
雖然不虔誠,但是趙頊對基督教十分的感激,如果沒有那名基督徒的收養,他或許已經凍死街頭了。畢竟趙頊小的時候,中國還非常落後,這方麵的製度還不完善。所以,趙頊在當了特種兵,拿了高工資後,第一年的工資全部捐給了他小時候參加唱詩班的那所基督教堂,而他的整個人生卻全部貢獻給了國家。
當趙頊看到城門上那個十字架時,心裏也在暗暗祈禱。隻是趙頊祈禱錯了地方,景教和他後世信仰的基督教並不一樣。
打馬進城後,三萬山地兵團入駐了泉州聯防軍駐地。聯防軍駐地,顧名思義,就是駐紮聯防軍的軍營。趙頊進行軍製改革後,聯防軍數量不多,大宋一共也就十萬聯防軍,還設立了十個團鎮,由而,各州縣的聯防軍人數就更少了。聯防軍人數少,但軍營卻修得很大,這也是為了調兵方便。一旦發生比較大的戰事,聯防軍駐地也可以招募更多的百姓入軍參戰。
“你們知州在忙什麼?怎麼到現在朕還沒有看到人影?”安頓山地兵團後,趙頊有意巡視泉州,那最好的向導就是泉州的知州了。
“啟稟聖上,知州在和大食人談出售寺廟道觀地產的事情。”一名小吏拱手答道。
“哦,去看看。”趙頊顯得十分意外。
宋代泉州的社會經濟繁榮,特別是泉州的海外貿易繁盛,佛教寺院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僧人和善信興起了曆史上沒有過的大規模的修寺、建塔、造橋工程。唐、五代遺留下來的規模較大的佛寺得到重修,也新建不少的寺廟,如崇福寺、南天寺、法石寺和小雪峰寺,在泉州開元寺建甘露戒壇等。而泉州的地方官大都延請高僧,改建院堂,改變了對佛教寺院的管理方式。
不過,自從趙頊任命了兩大國師,裁撤冗僧之後,佛道兩家大量裁員,凡是不懂經文的和尚道士尼姑女冠,全部要裁撤。裁撤過後,寺廟保留,寺廟的田產則均分給被裁撤者。沒有被裁撤的合並到較大的寺廟。
這樣一裁撤,很多寺廟就空置了下來,而百姓要上個香什麼的,就得去大寺廟。大寺廟的田產雖然要納稅,但是因為寺廟少了,大寺廟的香火反而更加鼎盛,光是信徒的香火錢就足夠供養寺廟了。
而且,僧道也不是修行那麼簡單,還得傳播經文,各個寺廟都開設了講經堂,免費為信徒講經。同時,還得走街竄戶,詢問記錄百姓的生活疾苦,百姓按了手印後,便是一項功德。這個禮部的僧道司會督察的,講經少的,上報功德少的,不達標的寺廟,則要重新考核,不能通過的則要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