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秉燭夜談(2 / 2)

趙頊心中萬分鬱悶,想要徹底清洗朝堂。奈何他不完全是後世穿越而來的,他不是趙銳,而是趙頊。現在的趙頊是以前那個趙頊與後世穿越而來的趙銳的綜合體。除了後世的情感外,還有這一世的情感糾葛,還有這一世的考慮。

可能是趙頊說的時間太長,有點累了,便停了下來,一口氣喝掉了一杯熱茶,見李向安和包綬那副目瞪口呆的樣子,非常尷尬。

“朕失禮了,讓包教習見笑了。今晚,應該是朕請教包教習才是。”趙頊深吸一口氣,平靜了下來,拱手說道。

“鬱積傷身,聖上能夠全部說出來還是好的,小的每天見聖上唉聲歎氣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李向安拱手不安地說道。

“末將惶恐。聖上所言,末將聽所未聽,聞所未聞。東洋島國日本,末將雖然知道,卻沒有聖上所說的那般驚世駭俗。日本,原名倭奴、扶桑,是前秦術士徐福東渡創立的小邦。曆朝曆代,都遣使前來朝貢,甚為恭敬,算來也當是華夏子邦。前唐時,倒是多派遣唐使,依華夏禮製,推行大化改新。我朝既立,日本也常來朝貢,我朝與日本的海貿往來不斷。相比依附北遼的高麗來說,日本國作為華夏子邦,其赤子之心可鑒。再如聖上所說的西洋各國,還有金國、蒙古,末將就沒有聽說過了。金國與蒙古滅我大宋,末將不敢相信。”包綬又恢複了一個書生淡然的樣子,拱手說道。

後世中國流傳著一個真假難辨的故事,說的是南宋滅亡後,日本舉國茹素,哀悼宋朝的滅亡,自此以後自認華夏正統。這個故事,趙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然而,在宋朝時,宋朝人對日本相當有好感。宋太宗時期,日本前來朝貢,太宗皇帝不知為何十分欣賞日本人。日本這個國名的由來,大概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在宋朝之前,中國的史書中記載的不是日本,而是倭奴或是扶桑。

在以前那個趙頊的記憶裏,日本是一個十分仰慕宋朝的小國,對大宋高度發達的文明敬仰萬分。便說這汴京城就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大宋與日本的交往,不是唐朝時那零零碎碎的遣唐使就比得了的。總得來說,宋人對日本相當有好感。這或許是大宋武力不彰,與周邊各國關係緊張的原因造成的。

北方的西夏、北遼不用說,都是敵人。而南方的大理,宋人一直把他當作是南詔的後續,是一個野蠻而富有侵略性的蠻夷,這從西南針對大理的國防體係就可以看出來。交趾就不用說了,經常擄掠邊民,最後還打了一仗。半島高麗一直依附北遼,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來進貢了。

“嗬嗬嗬。那是朕夢中所見,當不得真。因為夢中真切,有感而發罷了,不說了。教習請坐。”趙頊笑了笑,解釋了一下。

見趙頊重新坐了下來,包綬也坐下,說道:“夢中所見,無論真假。聖上所說的那些都不可行。就說聖上夢中的日本,如若真的是那般苛刻待民,百姓必反。若還不糾正,而又得防止百姓反叛,很有可能對周邊國家窮兵黷武。窮兵黷武的結果,必然導致國庫空虛,四麵皆敵。此取敗之道也!再說那個聖上夢中的蒙古,真如聖上所說,那是荼毒天下,國祚必然不久。還有聖上所說的蘇聯,如此棄農強工,必然多生饑荒,人心離散,各地豪強漸起,割據分裂。聖上,隻見其強,卻不見其弱。這就是非黑即白。治國若烹小鮮,須溫火慢烹,不然,生熟參半。”

包綬一個個剖析趙頊所說的後世那些大國的崛起之路,直指痛處。這回,輪到趙頊目瞪口呆了。因為後世的那些大國的結局完全被包綬說中了。

後世日本,不僅僅發動侵華戰爭,還打東南亞各國,打蘇聯,打美國。還真是窮兵黷武,不要命,最後挨了兩顆原子彈,淪為美國的跟班。蘇聯,農業工業發展不平衡,最後導致經濟崩潰,以前建立來的那些工廠全部淪為廢墟,最後還解體了。蒙古就更不用說,國祚不過百年。

“哈哈哈,朕受教了。朕常聽聞母國子國之說,又言當今大勢,華夏大一統之勢尚未到來。朕不解其意,望教習指點。”趙頊笑了笑,隨即轉移話題。

原來,趙頊在征討交趾的時候,也聽到母邦子邦之說,現在包綬又說日本是華夏子邦。趙頊就這個說法十分感興趣。來到大宋當了三年皇帝,趙頊最大的感觸就是:絕不能拿後世的觀念來解釋這個時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