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改革軍製(2 / 3)

許多大臣開始仍持反對意見,但趙頊不給他們申訴的機會,便把他們趕出了禁軍大營。或許設立內閣的事情太忙,之後一段時間,再沒有人來騷擾趙頊了。

趙頊相信,隻要十五萬禁軍在手,不怕他們把朝堂鬧翻天。

通過李向安的奏報,趙頊仍能知道朝堂發生了什麼。內閣設立以後,朝堂的運行效率反而提高了不少,而文彥博也與富弼聯手,緩慢地推行著慶曆新政的許多政策,這讓趙頊始料不及。文彥博也不時遞來奏疏,陳述朝政狀況。

讓大臣們無法置信的是,趙頊這一不在朝就是整整一年。而之後的三年內,趙頊大部分時間也都不在朝。

又是一個月過去,趙頊回了一趟皇宮,向兩宮娘娘請安,並告知自己要去李家馬場訓練騎兵。

晚上,趙頊抱著向皇後,陳述了一些大道理進行安撫。第二天一大早,便又帶著李向安和幾個小黃門去了禁軍大營。

“熊太尉、韓總督,這十五萬禁軍就交給你們了。”趙頊囑咐道。

“聖上放心,微臣定不負聖上重托。”兩人齊聲說道。

趙頊揚起右臂,向他們敬了個禮,同時也給來送行的士卒們敬個禮。

士卒們整齊地揚起了右臂回禮。揚手禮是趙頊新規定的軍禮,取代了以往的跪禮。

黃金火騎兵一團將軍羅浩已經集合了五千黃金火騎兵,隨時準備出發。

這城南校場太小了,根本無法訓練一支騎兵,騎兵需要的是不斷地奔馳。

在商人李戰馬的引領下,大軍開拔,向汴京東北二百裏外的太行山進發。

李戰馬,時年四十六歲,是個衣著華麗的大胖子海商。

他是王安石聯絡的商人之一,這次過來就是要迎接趙頊前往李家馬場的。

黃金火騎兵,現在隻是一支步兵而已。大軍分作兩列,以隊為單位,每一隊中間都有四輛馬車,上麵都是兵器、營帳、馬具、鍋灶、糧食等東西。

每個士兵都是身穿黃金甲,手持長槍,腰間掛著青龍雙刃刀,背著一張長弓、一壺箭。黃金甲折射著太陽的光輝,踏雲靴隨同整齊的步伐留下身後紛揚的塵土,連綿的大軍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黃金火騎兵的製式裝備是一人三馬,一匹戰馬,作戰時使用,一匹走馬,行軍時使用,一匹馱馬,用來馱運糧草和裝備。

一人一套黃金甲,一套青龍雙刃刀,一杆長槍,三張弓。

三張弓,平時背負在背的是摘星弓,有效射程八十步。挽月弓,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落日弓,實際上是弩,有效射程兩百五十步。

聖母娘娘的兵器庫和大宋武器庫的好裝備都被趙頊搜刮了過來,裝備這支黃金火騎兵。

現在,剩下的就是戰馬了,大宋缺戰馬,希望王安石能搞定這個問題。

等到了李家馬場,就能見分曉了!

來往於官道上的百姓紛紛駐足打量。這是我們大宋朝的軍隊嗎?好威武呀!你看他們額頭上都有一個烙字,是個火字。是官家新組建的黃金火騎兵,咦?怎麼是步兵?

趙頊與羅浩在隊伍的最前排,也是步行,沒有騎馬。

李戰馬則是坐馬車,在前方領路。李向安開始規勸趙頊坐馬車,趙頊不同意。

李向安隻好舍命陪天子,也跟著後麵跑,隻是沒跑兩裏路,就歇菜了。累昏倒地,口吐白沫。最後被趙頊與羅浩送到李戰馬的馬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