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改革軍製(1 / 3)

趙頊在城南禁軍大營一待就是一個月,和士兵們一同訓練,一同吃飯。

那種感覺讓趙頊很暢快,仿佛又回到了後世的部隊。

等到李向安把聖母娘娘的兵器庫搬了過來,趙頊便親手把那些名貴的武器戰甲授予練兵有方的將領。

同時,五千名黃金火騎兵還分到了金燦燦的黃金甲和犀利的兵器。

雖然暫時沒有戰馬,但仍然非常鼓舞人心。

期間,趙頊每天入夜便會巡視整個禁軍大營。

有時候,趙頊還會和士卒們聊聊家常,及時解決士卒們的實際困難。

再加上一身的武藝,趙頊很快便得到了士卒們的認可。

趙頊還采取了許多策略,聚集人心。

通用的就是打一鞭子給顆棗。對於訓練懈怠,或是犯了軍法的士卒,趙頊從不寬容。但是懲戒之後,趙頊又會親自給他們包紮傷口,同時還要上一番政治課。

二十萬禁軍,趙頊采用了新的六六兵製進行重編,並且勒令禁止軍隊回易外出做買賣的行徑,那些堅持外出做買賣的士卒全部被裁撤。一些老弱也被裁並為輜重營、夥食營。

五人為伍,設伍長;三十人為夥,設夥長,教習;兩百人為隊,設隊正,總教習;一千五百人為營,設校尉,指導;萬人為團,設將軍,大指導;三萬人為軍,設指揮使,軍師。十萬人為軍團,設安撫使,總督。

二十萬禁軍,一番整頓後,隻剩下了十五萬,五個軍。熊本以太尉的身份統領五個軍,為安撫使,韓維是趙頊昔日的王府舊吏,趙頊把他拉來作了總督。

教習、指導、軍師,趙頊並沒有從文官中調一批人過來。因為當兵時要烙印刺字的。韓維要不是趙頊苦口婆心的說了一個時辰,也是不願意當這個總督的。

沒有人過來,而士卒的文化水平太低,根本做不了那些文職的活。

於是,趙頊便讓李向安到汴京的勾欄拉了一批說書人,經過趙頊十天的訓練,在一番考核後,安排任職,那些職位總算是安排到位了。

為了完全杜絕吃空餉的行為,十五萬禁軍的將領最後幾乎都被趙頊裁撤,通過比武和考核訓練的成績,又重新提拔了一批新的將領。

白天訓練,晚上士卒都在教習的帶領下上一個時辰的政治課。

一是總結白天的訓練情況,爭取在各軍營大比中得名次。

二是教一些常用的字詞,為士卒掃盲。

三是學習《軍法細則》,明確職責,加強思想控製。

一個月的雷厲風行,趙頊把十五萬禁軍牢牢地攥在了手裏。

剛開始,朝堂的許多大臣都上書,要趙頊回宮主持朝政。

但趙頊完全不予理睬,朝政全部都壓到了宰執身上,致使曾公亮才半個月就病倒了。

大臣們一窩蜂地跑到禁軍大營,跪求趙頊回宮。

借著這個機會,趙頊下旨裁撤了政事堂、樞密院、三司、禦史台,把它們的職能悉數劃到了六部,另外又加了個督部,取代禦史台。又設立了內閣,任命文彥博為內閣宰相、富弼、趙汴為執政、呂誨、吳充、馮京、陳升之、韓絳、唐介、張方平為參讚。曾公亮加封太師,致仕。

朝政一切事宜由內閣決策處理,隻要皇帝與宰相同意,便可執行。皇帝不在朝,隻要宰相與執政同意,便可執行。宰相與執政無法協同,便由內閣全體成員商議,隻要六人同意,就可以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