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行長人選(1 / 2)

福臨身處困境的掙紮,始作俑者乃是遠在南京的朱由榔。

如今,這個使壞者,正在專心致誌地做兩件大事。

一件自然是選士,另一件就是籌建大明銀校

科舉選士的初衷,確實如多鐸所見,他不太想用那些舊官僚,隻是因為無奈,所以暫時苟且。

如今有了條件,自然先辦這一件事。

由於省去了鄉試這一關,直接進行會試,不能成為永例,所以,朱由榔將其命名為辛卯年恩科。

開科時間定於六月初六,六六大順嘛,朱由榔就令吳炳等人去忙活,自己則全力籌辦開銀行的事。

金融乃商業王冠上的一顆最為耀眼的明珠,沒有金融支持,工商業就不可能獲得大發展。

如今,他有了銀子,就必須得開銀行,不為掙錢,隻為了促進工商業發展。

這裏麵有兩個難題。

第一個是人選問題。

他心目中有兩個人選,一個是陳老三陳季才,一個是王二王化屏。

這兩個人一個心思靈活,善於隱忍,做生意確實是一把好手,另一個則沉穩有度,做事有分寸。

簡單地,陳老三通曉商事,王二則世事洞明。

按,這兩種性格特質都是銀行行長所應具備的,若其中一人兼具這兩種性格,那就太完美了。

對於兩人取舍,是朱由榔的第一個難題。

第二個問題是關於紙紗和彙票。

成立銀行之後,必須推行紙紗和彙票。紙紗和彙票的好處太多了,一來攜帶方便,二來也便於支付,便於異地存取。

有優點就有缺點。紙紗的缺點主要有二,一是因為科技含量低,極易出現假紗;二是曆史上出現過很多次“寶紗”,但因為發行寶紗的朝廷破產,使得寶紗之名臭了大街,百姓對其沒有信心。

要推行紙紗,必須解決作假問題,也必須讓百姓重拾信心。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先解決行長人選問題吧,紙紗的事,還要跟宋應星進行技術探討。

朱由榔把陳邦彥找來,跟他談起了打算籌辦銀行的事。

“銀行?陛下,您是想開錢莊?錢莊就是喝人血的,九出十三歸,什麼樣的生意有那麼大的利?用銀子的人若不是逼急了,是不會去錢莊借銀使的。”陳邦彥問道。

“銀行也可以成是錢莊。不過,朕要開的錢莊更大,不以追求暴利為目的,而是以促進工商業發展為目標。”

“陛下,錢莊就是錢生錢,這種不勞而獲的生意就應該全麵取締。如今朝廷財力十分充足,沒有必要再做這種與民爭利的事了吧?”陳邦彥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反對意見。

“哈哈哈……,令斌,你的見識太淺了。錢莊是喝人血的,而朕開銀行,是給人輸血的,這根本就是兩碼事。”聽了陳邦彥的話,朱由榔不由地笑了。

“恕臣愚鈍。”

“令斌,打個比方,比如,你開了一家工廠,但是經過多方拚湊,就是差一筆銀子開不起來,如果朕的銀行及時給你這筆資金,讓你得以順利地把工廠開辦起來,你是不是及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