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陳登之謀(3 / 3)

陳登說到這裏,有意的停了下來,看了看陶謙,見他有略徐為難之色,不禁莞爾,“主公,臧霸出身綠林,結交些許豪傑也在情理之中。他向來忠貞俠義,您若有難,他豈會袖手旁觀?此事不必為難,若你拉不下這個臉來,我可代您書信一封。”

“那……還是我親自寫封書信給他吧!”陶謙確實有些為難,當年臧霸討伐徐州黃巾,南征北戰立下許多功勞,身上留下傷疤數十處,勇冠三軍,威名傳揚整個徐州。可惜臧霸賊性不改,與泰山群匪多有交往,陶謙一怒之下險些殺了臧霸,後來擔心他手下部眾無人懾服會作亂,才將他打發到了東海之濱,從此不管不顧,想來也有些愧疚。

糜竺見陶謙有些難為情,心中便有些不忍,上前請命道:“主公可修書一封,言辭定要懇切,我代您持書去說服臧霸。”

“那就有勞糜別駕了。我最擔心臧霸不肯來,那時豈不是……”

其實陶謙想說什麼,大家心裏都清楚。陶謙先得罪了臧霸,再低聲下氣去求人家,以陶謙高傲的脾性,這已是很難得了。若臧霸仍不肯來,陶謙麵子沒了,徐州也保不住,恐怕跳黃河的心都有,風光一世卻弄了個‘晚節不保’,何其難堪?

“主公,這都什麼時候了?臧霸來或不來,都要試試才能知道。以我對他的了解,臧霸必來。再者,我謀劃的救兵不止這一路。”陳登此言一出,在場之人又是一驚。還有救兵?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天下有幾人能抗衡曹操、朱鉉聯手來攻?除了袁紹、袁術以及荊州的劉表等少數幾人外,誰都不可能冒然參與徐州這場大戰。

“你言下之意,還可以請到救兵?”陶謙很疑惑,但心內同時充滿了期望,若陳登不是信口開河,指不定徐州就有救了。

陶謙、糜竺熱切的看著陳登,連一直滿帶不屑之色的曹豹都很好奇,這路救兵到底是何方神聖?

陳登麵不改色,不疾不徐說道:“北海孔融素有仁義之名,青州田楷、劉備與曹操、朱鉉大戰數次,雙方仇怨不可謂不深,隻要這兩路人馬前來,徐州便可保半年無虞。”

北海在徐州東北,是青州境內距離徐州最近的郡。北海太守孔融乃儒家先聖孔子嫡傳二十世孫,家學淵源更兼這孔融天資聰穎,好學勤讀博涉闊覽,儒學造詣當世聞名。蔡邕被王充殺死後,孔融已經儼然成為新一代文章宗師,喻為‘建安七子’之首。這孔融生性耿介,不畏豪強揚善疾惡,君子莫不與其交好,就連一直很孤傲的邊讓都對他很敬佩。若陶謙遣人去請他出兵相助,相信孔融必能親自率軍前來。

至於田楷、劉備,在公孫瓚戰敗身死後,已是中原之地少數自立於袁紹、曹操之外的地方勢力了,他二人與朱鉉數次大戰於青州,雖是屢戰屢敗,但敢與精銳的鯤鵬騎相抗,也說明非泛泛之輩。更何況,劉備手下白毦兵精銳凶悍,關羽、張飛、陳到、趙雲四將皆英雄蓋世,萬人難敵。

“好,若真能請得到他們,便不怕曹操、朱鉉了。”陶謙難得的笑逐顏開,愁眉一展竟是高興的大笑起來。

“主公,您可親筆手書三封,分別給臧霸、孔融和田楷、劉備,此去正是一路,我即刻出發。”糜竺也甚是佩服陳登的謀劃,恨不得插上翅膀即可飛往琅琊、北海等地,搬來救兵退去曹操、朱鉉大軍。

“正該如此。徐州有陳登,幸甚!”陶謙大喜過後撫掌而讚,“我即刻修書,三路人馬齊來,必能大敗曹操、朱鉉。”

陳登依然不苟言笑,陶謙誇讚之下也能寵辱不驚,隻是徐徐言道:“主公莫高興的太早,有此三路人馬還不足以解去徐州之危。我另有兩條計謀,隻是仍需時日,等事成之後再向主公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