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傳國玉璽(2 / 3)

朱雋點點頭,哀歎:“何嚐不是如此!可是劉和根本沒有能力對抗公孫瓚,現在北方唯一能打敗公孫瓚的就是韓馥和袁紹。但這兩人正在冀州明爭暗鬥,無暇北顧!”

說到這裏,三人都陷入長長地深思。朱鉉就扶著朱雋和孫堅一起來到帳外。

呼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再有晚風吹拂,朱鉉登時覺得清醒了不少,轉頭對朱雋、孫堅說:“現在是天下大亂、刀兵四起,我們隻有盡快打敗董卓,迎接獻帝返回洛陽,這樣才能穩住局勢,那時各方諸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為所欲為了,邊患自然消除!”

朱鉉第一次感覺到大漢皇帝對這個國家的重要性,也許自己當初真的錯了,是否應該采取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來消除朝政的弊端。

天下大亂後,看到的是更多的黎民百姓流離失所,是整個社會的更加動蕩,是更多的無辜百姓死於非命,是更多的良田變成荒野,還有那些原本臣服的異族頻頻妄動,這難道就是自己與陳平期盼已久的亂世嗎?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這個英雄到底在哪裏?如果沒有英雄出世,何不再把漢獻帝推上那個至高無上的皇位呢?

第二日,朱雋引著孫堅、朱鉉,隻帶了少數兵馬進入洛陽。

由於董卓強行遷走了洛陽的居民,所以街道上幾乎沒有什麼人,雖然各種富麗堂皇的宅門府邸仍然矗立在街道兩旁,但已是人去室空,透出一股股陰森之氣。

孫堅、朱鉉不願多看此等景象,隨朱雋直入皇宮。

進入宮內,朱雋才告訴二人:“今日要你等隻帶少許心腹之士入宮,乃是有一件天大的事要你們辦!”

二人見朱雋麵目嚴肅,不知道是什麼大事,忙說:“但憑大人吩咐,我等全力去做就是。”

“好!”朱雋點點頭,才說:“漢室皇家藏書,自光武帝東遷洛陽時就有兩千餘車,現今恐怕不下萬餘車。這些書,乃我華夏魂魄,是我族生生不息的火種。董卓離京時,我怕亂兵於路途上縱火焚燒,所以執意要董卓將這些書籍留在洛陽。起初董卓不答應,幸虧蔡邕力諫才得以首肯。我今日之所以叫你等前來,就是為了處理這些書。”

孫堅雖然是一介武夫,但也知道這些書籍的價值,忙說:“老大人說個章程,我們一定協助大人做好此事。”

朱鉉也在一旁點頭道:“義父,國可亡,但這些藏書萬不能毀!”

朱雋歎言:“現今天下大亂,各處刀兵四起,這些書在那些群雄眼中不過一堆廢簡。但若異日華夏重新一統,則必要倚仗這些書籍重新振興我中華文明。現今,隻能將其就地掩埋,不到太平盛世不能出。”

孫堅、朱鉉大表讚同,轉身命身後兵士悉數卸掉盔甲、放下武器,將身上可燃之物統統扔掉,隨朱雋前去埋書。

忙了有數個時辰,孫堅部將程普突然來找孫堅,悄悄的將孫堅拉於一旁,神秘的說道:“大人,宮南甄官井上,有五色祥瑞之氣升騰,眾軍都驚怪不已,不敢靠近。”

孫堅聽聞也是一驚,忙隨程普前去察看。到得跟前,果然看見井中有五色之氣放出,命程普親自入井,過了須臾,程普在井下大叫:“有寶物,快拉我上來。”

程普自井中上來,手捧一方玉璽,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眾人上前圍看,都不識得為何物?內有一人,乃孫堅軍中掌書,將玉璽翻轉過來,但見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驚喜的叫道:“此乃傳國玉璽!”

孫堅神色驚變,忙命程普驅散眾人,將傳國玉璽藏入懷中,不露聲色的走開了。

當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掌璽者為防傳國玉璽落入奸佞之手,便將其投入甄官井中。偏偏在孫堅、朱鉉等人入宮之時發出五色祥光,大約是天命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