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端坐良久,也感覺此事難決,隻得說:“官員任命、考核、升遷、懲處皆為官府之責,普通百姓很難左右其事。若以百姓之喜好厭惡處置,一則人數眾多,意見無法統一;再則官員會時刻顧慮防民之嘴,做事難免畏手畏腳而裹足不前。”
朱鉉又說:“我這幾日讀《淮南子·主術訓》,言舜帝時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讓百姓在上麵寫諫言,稱為‘謗木’。我們可否也借用此舉監督各級官員,做考評之依據。”
陳平大搖其頭,連說不可。
“若無實據而僅憑民間流言獎懲官員何其草率。我朝初年曾經實行過類似的製度名曰‘恒表’,現已變成街心路口的路標了。”
陳平見朱鉉有些煩躁,又安慰他:“此事難決,在於我等未得其法,萬事皆有法可解。沒有計劃好不要輕易的采取行動,一旦謀劃妥當就要堅決的實行,此正所謂‘三思而後行,行則必果’。”
轉眼間半年過去了,因風調雨順夏糧豐收,楊懿甚是高興,馬上著手準備義倉和水利諸事,便派人來招朱鉉回去幫忙。
臨行前,陳平叮囑:“你讀書已得其法,今後隻需勤學習多曆練,必能成棟梁之才。然性格要知收斂,避免衝動行事,凡事三思而後行。”
朱鉉不覺垂淚:“先生淳淳教導,朱鉉謹記在心。”而後作揖道別。
朱鉉剛出城門不遠,聽到後麵有人喊他,循聲望去,正是陳平追了出來。朱鉉忙回馬迎上,到得跟前,才看見陳平手中拿著一卷書,便下馬去扶陳平。
陳平氣喘籲籲,邊擦汗邊說:“剛才有些話忘記說了,特意來追你。”
朱鉉甚為感動:“先生還有什麼叮囑,朱鉉在此聆教。”
陳平舒了一口氣,方才說道:“你今後讀書切忌多而不精,應以研習史冊傳記為主,諸子百家側重儒、道、法三家即可。”
朱鉉不解:“先生至理名言在下謹記。朱鉉有一事不明,我為武將,先生所說為何不包括兵家?”
陳平急言:“我正要說及此事。兵家所著書籍,皆以其所處時勢而言,今時不同往日,不可同日而語。再者,所謂兵法都有特殊對象和特定環境,每一戰都不盡相同。孫子號稱‘兵聖’,他所著之書誰人不讀,卻再無出過第二個孫武。自古以來各代名將,皆有其獨特戰法,孫子、吳起、孫臏、白起、韓信、衛青、霍去病都是不世出的名將,但他們的兵法卻又互相矛盾。你切不可亂讀兵書、形而上學,成趙括‘紙上談兵’之流。”
陳平一番剖析,朱鉉大為讚同,忙說:“朱鉉受教了。”陳平點點頭,將那卷書遞給朱鉉。
“此乃我批注的各家兵法精華,收集有曆朝曆代知名將領、著名戰役的事跡,你可藏於身邊慢慢精讀。目下朝中士、宦兩黨相煎甚急,各地黃巾隨時有可能卷土重來。內憂外困、天下亂象已生,你必有用武之地!”
朱鉉聽得心內突突直跳好不興奮,動情之下竟抓住陳平的手,連聲詢問:“常聞先生以天下為抱負,願否與我共創大業,拯救黎民蒼生?”
陳平一言釋之:“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朱鉉狂喜:“我若舉大事,必來尋先生。先生隻說目下我該如何?”
陳平很幹脆的回答:“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