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天下誰最牛(1 / 2)

急速的跨進書房來到地圖前,手指在地圖之上指指畫畫的問道:“司馬懿現在才到這兒?”

“陛下,至少曹安的飛鴿傳書是這麼說的,曹叡還因此大發雷霆,斥責司馬懿進軍緩慢。”

“三天才走到平縣,就是說他司馬懿三天才走了四十裏,這個行軍速度是想幹什麼?”

“臣已經著人通知文偉,但文偉到東大營去了,想來還該回來了。”

董允的話音未落,就聽到拓跋威一聲暴喝:“末將參見大將軍。”

劉禪抬頭看了看大門,費禕已經風塵仆仆的走了進來,不斷撬動的大胡子表明,他這一路基本是跑著來的。

聽完董允的介紹,費禕沉穩的說道:“司馬懿善能用兵,此種做法必有深意。”

劉禪嘴角一歪想到,他必有深意大家夥都知道,問題是這個深意到底是什麼呢。

看到陛下質疑的神情,費禕急忙解釋道:“陛下,臣以為司馬懿如此做法,應該是兩個原因。第一個便是障眼法,大軍緩慢行動隻不過是疑兵之計,而他早已帶領一隊人馬急赴遼東,準備打公孫淵一個措手不及,當年克日擒孟達便是一例。第二個便是其心有旁騖,近年來曹叡對他防範有加,他司馬懿心中應該非常清楚,行動遲緩一定是洛陽有什麼事情沒有安排好所致。”

董允想了想說道:“陛下,文偉先生陳述的兩個原因,臣以為第二個的可能更大一些。現在已經是秋季,等司馬懿趕到遼東正好是隆冬時節,遼東是苦寒之地,隆冬季節無法進行攻伐其一定知道,因此第一條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劉禪看了看兩人開口問道:“會是什麼事情導致司馬懿行動遲緩呢?”

董允突然想起一事,急忙說道:“陛下,曹安曾聽張震提起過,這次司馬懿出征,朝廷派了兩人隨軍,一個叫陳矯,一個是衛臻。據張震稱,這個衛臻在曹魏以直言納諫著稱,在朝議中甚至直言司馬懿有謀逆之心,曹叡任命他為大都督府主簿,會不會是導致司馬大軍遲緩的原因呢。”

“衛臻?”劉禪的大腦開始了飛速的篩選,想了半天也沒找到有用的訊息,隻好苦笑了一下說道:“朕有點不明白了。這個衛臻既然是曹叡欽定的監軍,也就是曹叡的心腹。司馬懿明知有這麼一個人在身邊,他為何還明目張膽的違抗上命呢?”

這個問題使得費禕和董允有點糊塗了,陛下的質疑很有道理,有一個監軍在身邊,還是曹叡的親信,他司馬懿這麼做除非是腦子進水了。

可事實偏偏就是這樣,司馬懿不但這麼做了,還做的大張旗鼓,這個衛臻不但不加以阻止,似乎還在那兒推波助瀾,這種情況確實讓人糊塗。

思考了半天,幾個人都沒想通其中的關鍵,劉禪悲催的發現,不管是費禕還是董允,論才智比起司馬懿之流還真的差距不小。

無所謂的擺了擺手說道:“各位愛卿,司馬懿是怎麼想的,咱們沒必要去深究,丁銳和步楓一案早點審結,也好讓漢吳兩國的聯盟早點瓦解,隻要這個訊息傳到洛陽,相信曹叡會想辦法堅定司馬懿北上的決心。”

董允拱手說道:“陛下,丁銳和步楓兩人將與明日開庭審理,不知陛下還有什麼要求沒有。”

劉禪擺了擺手說道:“大漢的律法已經言明,朕也不想幹涉太多,隻要法官審理公正,相信陪審團會給出正確的意見。丁銳和步楓如何處置,朕就坐等愛卿的消息傳來即可。對了,文偉先生,士載他們現在到哪兒了?”

費禕急忙答道:“陛下,前日得到訊息,士載與趙立牛二已在江州登船,沿墊江(俗稱內水)直上略陽,所用船隻都來自軍中,以輜重為掩護,應該可以做到悄無聲息。”

劉禪走到巨大的沙盤前一邊看著一邊說道:“這麼說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士載他們應該可以到達略陽了。”

費禕跟了過來指點道:“陛下,按照計劃,趙立牛二經武都再度潛入秦嶺,而士載則帶著十三軍轉向箕穀,與漢中兵馬彙合,至此,整個戰前的準備便全部完成。”

劉禪想了想整體的計劃,感到以自己的智商實在是看不出什麼紕漏,抬頭看了看費禕和董允說道:“大戰來臨,朕心中始終有些不寧,嗬嗬,兩位愛卿久經戰陣,軍事方麵朕還要多多仰仗諸位。”

費禕說道:“陛下,洛陽的兵馬雖然已經北上,但司馬懿行軍緩慢到底有什麼意圖,現在還不明確,如果大軍在箕穀時間過長,容易暴露咱們的意圖。”

劉禪揮了揮手說道:“既然已經展開,就不要顧及其他。洛陽不空,此策也很難實施。司馬懿有什麼企圖先不考慮,他曹魏的後院還著火呢,朕就不相信他們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