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上班(—2—)(2 / 3)

他聽了禮貌性的笑笑對書記的話他還沒傻到去辯駁隻輕輕道:“俺學院的高教授也這樣說過,但老師最後還是支持俺的決定。”

馬書記“哦”了一聲,沒再說話,半閉著眼養神,他也自覺的不做聲眼睛看著車外,盡量開得平穩的吉普還是止不住顛來箥去,車速不快,兩旁的山林一根根向後退,穿過三個村子,經過一口池塘,最後吉普車通過一條長長的不大高的堤壩,堤壩南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水。

這大概就是東湖水庫,北方上是連通的長方形的水塘,向東開進一座大村莊裏,繼續開了一會,在一排房子前停下,他一等吉普停穩就打開車門,來到後座幫馬書記拉開車門。

這時,房子前麵站著等候的幾個人小步趕緊走過來,迎著從車上下來的馬書記親熱的招呼:“馬書記,來了。”

為頭的是一個看樣子六十多歲的人,古銅色的皮膚,矯健的步伐,加上一對大眼睛精光直射,使人怎麼也聯想不到這會是一個老人,馬書記很熱情的和來人握手,用力地搖著對方的手:“老夏,早跟儂說了用不著這樣等俺嘛。”

老夏,湖東大隊的村支書,一個當了十來年的老資格的村支書,這是他後來了解到的,也用力的搖著馬書記的手口裏說:“也不是一竟(方言,有意的意思)在這等儂,大家在屋裏聽到吉普車聲就出來了。”

馬書記握過後,和其他人隻是隨意的握了握,領先向屋裏走,一邊回答夏支書的問話一邊介紹身後的梁安邦:“這是鎮裏剛分來的大學生,叫小梁。”

夏支書熱情的說歡迎歡迎,一邊張了跟煙給他,他搖搖手:“多謝夏書記,俺不抽煙。”

夏支書笑了笑:“到底是剛下來的學生娃,還沒學會抽煙。”

馬書記今天到湖東大隊來,主要是檢查檢查東湖大壩的情況,眼看要到訊意,大壩的安全情況不能忽視。

每年到這個時候,龍墩鎮都要進行全鎮水庫大壩加固整修,等到太湖的水漲起來,大壩才能保一方平安,因此,鎮裏對每座大壩的堅固程度就要在大水來之前做到心中有數,鎮領導下鄉跑各村時,檢查大壩的情況必不可少。

整個龍墩鎮,一共一十二個大隊,有水庫的就有十個,典型的湖泊之鄉,而算得上是水庫的並不是他大隊裏那座集洞水庫,集洞水庫隻是叫水庫,麵積才隻500來畝,無非比村裏的池塘大些,叫得上水庫的其他大隊的都有上千幾千畝的水麵,都是攔住的太湖伸出來的湖叉,大都在六七十年代全國上下大搞農田水利時修築的。

東湖水庫麵積大,養育這整個湖東大隊十來個村子六七千人口,東湖大壩的完好情況鎮裏年年自然得重視,自從七十年代修建起來隻在83年的百年難遇的大水下衝倒過,不像他大隊的紅星水庫由於是和湖沿鎮共用的,年年長大水隻要稍微大些,水庫大壩那段歸於湖沿鎮修築的三分之一總有哪一處被大水衝倒,幾乎年年作壩年年發大水,倒是不高的集洞水庫建起來的年代比紅星大壩早,衝倒卻好像沒有過,大水一來,連壩一並淹沒,83年水深時壩麵可沒過一個大人的頭頂。

到湖東大隊時不過九點多鍾,馬書記在大隊部與夏支書他們談了會工作,說了說村裏的情況,他在傍邊把要點記錄下來,馬書記看看時間還早對夏支書道:“到大壩上去看看。”

一行人朝大壩走去,橫穿過村子,走過一處高坡地,東西向的大壩呈現在眼前,高高的大壩不是剛才看見的堤壩所能比,這時的大水雖還沒有狠漲,也掩過了壩腳,人站在壩頂,往下看不禁有點頭暈暈的感覺,水庫的蓄水似乎比太湖的水位還要高點。

看著波光粼粼的水麵,他對馬書記說聲俺下去看看,說著拿了挎包裏的玻璃瓶沿斜坡向壩腳走去,馬書記“嗯”了聲,其他人就好奇了,問馬書記他要幹麼。

馬書記笑笑沒直接回答:“等會兒儂們不就曉得了。”等了會又指著梁安邦的背影:“這個小梁可不簡單,省農學院的高材生,放著省城大學的單位不要,自願回家鄉。”

夏支書聽馬書記如此讚揚他,不由意外的再次打量了正往壩腳走的梁安邦,一個村幹部不解的嘀咕:“這個小梁不是有毛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