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培養軍隊人才的必然性(1 / 2)

信息化戰爭條件下培養軍隊人才的必然性

人力資源管理

作者:郭萍

摘要: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贏得世界新軍事變革挑戰中的優勢地位,就要搶占人才戰略的“製高點”。加強軍民融合培養軍隊人才,既是對信息化戰爭的主動適應,是充分考慮國情軍情的戰略抉擇,也是高質量、高效率培養軍事人才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信息化戰爭;軍民融合;培養軍隊人才

中圖分類號:F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254-01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的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化戰爭的發展趨勢。進入新世紀,新軍事變革風起雲湧,戰爭形態加速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信息化戰爭高消耗化、高科技化的現實,使得軍事競爭更加凸顯為高素質人才較量。同時,我軍人才建設一直存在“一個偏低,兩個緊缺”,即軍官隊伍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信息化素養偏低,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緊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習近平主席指出,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拓展和深化軍事鬥爭準備,贏得世界新軍事變革挑戰中的優勢地位,就要搶占人才戰略的“製高點”。加強軍民融合培養軍隊人才,既是對信息化戰爭的主動適應,是充分考慮國情軍情的戰略抉擇,也是高質量、高效率培養軍事人才的重要方向。

一、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

人類每一次的技術時代和戰爭形態的根本變革,都伴隨著軍事人才內涵與外延、素質與數量的深刻變化。遊牧時代和農業時代,戰爭的基本形式是“肉搏”,對戰爭進程與結局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體力與智謀。工業時代,戰爭中的主要作戰力量是機械化重兵集團,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進入戰爭指揮決策圈,知識對贏得戰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進入21世紀的信息時代,信息成為戰爭行為的基礎,擁有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高科技知識的軍事人才,就成為信息化戰爭的主宰。一方麵,信息戰是以爭取使用和控製信息為主要內容、以信息化武器裝備和係統為主要手段的高技術戰爭,不掌握高科技知識,不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就無法使用信息化裝備,駕馭信息化戰爭。另一方麵,信息化戰爭涉及作戰空間大,參戰軍兵種多,是陸、海、空、天、電、網一體戰,指揮協調複雜,全方位、全時空的全維式信息分析處理能力是綜合作戰指揮能力的核心。要求軍人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綜合的技能和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再有,信息技術本身不會自動提供先進的作戰思想,而信息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作戰節奏快速,戰機稍縱即逝,必須靠富有軍事創造力的大腦去研究判斷,軍人思維的敏銳性、靈活性、創造性和科學、果斷的決策能力成為贏得戰爭的重要因素。

為了迎接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實現強軍目標,迫切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他們主要是:集科學文化知識、軍事高科技知識和專業知識於一身,精通作戰理論,掌握高超聯合作戰指揮藝術,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指揮人才;知識廣博,又是某一領域專家,富有謀略和真知灼見,具有超前思維能力的參謀人才;具有高深的專業知識,精湛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軍事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能緊跟時代步伐,突破傳統作戰思想束縛,思路開闊,預見和創新能力強,理論功底深厚的軍事研究人才;知識淵博,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傳授知識能力的軍事教育人才等等。由於受培訓定額、教學水平和生源質量等因素的製約,目前軍事院校難以完全滿足軍隊現代化建設對軍事人才的需求。黨中央早就要求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盡快走出軍隊幹部由軍隊自己培養和依托國民教育培養並舉的路子。加強軍民融合培養軍隊人才,對於我軍建設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世界軍事強國的普遍做法

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使得軍人這一職業成為世界上最為複雜、專業門類最豐富的職業。軍隊本身已經難以也沒有必要獨立地為完成信息化軍隊建設和打贏信息化戰爭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為此,世界軍事強國普遍采取各種措施,完善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製度。比如,撤銷學科設置與地方院校相同或相近的軍事院校,將部分培養對象、內容交給地方院校;改革軍事教育,建立與國民教育接軌的軍地聯合辦學體製;進一步加大軍事院校開放辦學的力度,加強與地方院校的交流與合作等,逐步形成了軍民融合培養軍事人才的共同趨勢。如美國早在l9l6年就通過立法形式,把借助國民教育培養軍官製度性地確立了下來。目前,美軍在500多所地方大學設有後備軍官訓練團,可直接向現役陸軍、陸軍國民警衛隊和陸軍後備隊輸送軍官。美軍還根據軍隊建設需要,每年按計劃向社會招募牧師、律師以及部分醫生、工程師和科學家等,經訓練後授予軍銜。美軍新任軍官中有70%左右是地方高校培養的,經常選派軍官上地方大學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陸軍軍官可離職兩年攻讀高級學位。英軍新任命的軍官全部在地方大學受過高等教育,44所軍事院校主要擔負軍官任職和晉升前的培訓任務。日軍把地方大學代培的學生叫貸費生(即由軍方貸款支付學費的學生)。其對象為大學醫科、理科和工科在校學生,代培軍官占總數的13%左右。韓國軍隊有35%的新任軍官來自設在地方大學的軍事訓練團。印軍30%的新任軍官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獲得學士學位的畢業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