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貿易研究
經貿廣場
作者:蔡陽
摘要:黑龍江省是一個農業資源十分豐富,農產品出口多的省份。然而,黑龍江省在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中還存在著出口結構不合理,適應國際市場變化能力較弱,出口產品競爭力不強,出口農產品質量與進口國要求差異大等問題。出口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出口的市場適應能力、實施品牌戰略、支持綠色品牌發展、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建立健全農產品出口貿易服務體係等方式可以增強黑龍江農產品的競爭力。黑龍江省還應盡快建立完善雙邊框架下農業保護政策。
關鍵詞:黑龍江省;韓國;貿易;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2-0010-02
一、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現狀
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貿易以出口為主導,2011年從韓國進口農產品規模僅為35.32萬美元。目前製約黑龍江省與韓國農產品貿易的主要因素是貿易規模近年來沒有明顯擴大,黑龍江出口的產品結構不具有多樣化特征。
黑龍江省與韓國總體貿易額及貿易規模趨勢是好的,穩中有升,但農產品出口規模逐漸偏下並且在對韓國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下滑的態勢。2006年,黑龍江省對韓國出口的第一大類商品,從曆年不變的農產品變為工業產品,這是工業產品首次超過農產品成為韓國進口黑龍江省的主要產品。至此,黑龍江省對韓國出口農產品的總額在數量上不斷減少並且在黑龍江省對韓國所有商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2010—2012年,黑龍江省出口韓國的農產品在對韓國所有大類商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農產品出口規模三年僅一億美元左右。
黑龍江省出口韓國的農產品不具有多樣化特點,所以在競爭力方麵後勁不足。出口產品結構單一是製約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擴大規模的主要因素,糧食是黑龍江省對韓出口的主要農產品,在對韓出口農產品中占比最大。根據進入21世紀十年來的黑龍江省對各農業出口企業的出口額的統計數據,韓國是黑龍江省玉米出口貿易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其次是大米與大豆,在新鮮果蔬方麵,出口貿易額受國際其他國家競爭影響,在韓國市場的占有率不斷被壓縮。
二、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農產品質量不高
稻米、玉米等糧食產品是黑龍江省對韓國農產品出口的主力軍。但由於在優質品種的培育開發、科學合理儲藏、進行包裝以及運輸方麵的相關農業的科技比較落後,以及黑龍江省大部分農民的種植作業是以家庭為單位,實行一家一戶製,造成了生產出的糧食產品相比於大型農場作業所得糧食品質參差不齊。外加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由於資金投入及資金回流問題,不得不更加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收購大部分質量相同的原材料所付出的人力成本及時間的消耗量相當大,所以大部分企業采取的是“重數量,輕質量”的生產加工銷售方式。直接導致了黑龍江省農產品企業出口韓國的糧食產品品種不統一,品質更是魚龍混雜,造成從黑龍江省出口的糧食商品遠遠滿足不了韓國方麵對農產品品質的高要求。
(二)出口農產品科技加工附加值低
國際上,在發達國家,產出並且出口外銷的農產品百分之九十都會經過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加工,而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率僅為百分之四十,並且大部分為產出後的粗加工;國內,與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黑龍江省存在加工能力弱,加工規模小,難以進行精加工,而且對農業科學技術研發的資金、人才投入也相比發達地區要少,存在很多大問題。據統計,2011年科技進步對黑龍江省經濟總體增漲提供了百分之五十的貢獻率,而對農業增漲的貢獻率僅為百分之三十。從黑龍江省對各產業幫扶的整體來看,黑龍江省財政支出對農業科學研究的投入不夠,“產學研”最優模式還沒有能夠有機結合,三者嚴重脫軌,無法產生化學反應。企業很少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隻是出口僅僅經過粗加工的產品。以大米為例,黑龍江出口韓國的大米主要是未經深加工的糙米為主,韓國進口到國內再進行深加工。這樣類似原材料出口的方式,使得黑龍江大米出口收益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