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名農產品品牌不足
黑龍江省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盲目追求短期利益,造成品牌意識、競爭意識薄弱。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品牌的認知度不夠,不肯加大品牌投入的力度,再加上企業對商標的廣告宣傳力度不足,由於規模原因也沒有更大的能力進行大力的廣告宣傳,造成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低認知度。此外,企業之間缺乏相互聯係,信息不對等,使得優勢龍頭企業和優勢農產品無法帶動相關周邊企業,無法進行資源的最優重組。地方政府對有地方特點的農產品進行高端品牌建設的認識度不夠,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缺少對企業品牌創建的扶持、引導以及政策支持。沒有品牌效應,就很難形成規模化生產,同時各企業也隻能從數量上進行價格競爭。
三、黑龍江省對韓農產品出口對策
黑龍江對韓國農產品貿易中存在的壓力與挑戰是在對韓國農產品貿易生機勃勃的表象下暗藏著的。企業與政府要主動改善自身條件,在主觀上做到進步,不斷完善自己,政府積極幫助企業突破自己,化壓力為動力,進一步挖掘貿易潛力。
(一)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突破質量關
黑龍江省必須積極推行農業產品鏈條標準化改變,使農產品從農田到成品加工再到每家每戶的所有過程標準化。使黑龍江省的農產品標準盡快與國際接軌,滿足出口韓國的條件,提高自身的檢測標準。政府要繼續加大對農業及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培訓力度,積極對優質產品進行推廣,鼓勵種植,生產楷模示範區,指導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組織農業生產企業實施標準化的生產方式。
(二)推進農業生產產業化,發展規模經濟
黑龍江省農業經營模式是小規模、粗放式的散戶經營,極少有大型農場進行規模式、標準化的生產,這種經營方式限製了對農業生產潛力的挖掘和農業生產力的發展,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發展趨勢就是非關稅貿易壁壘越築越高以及競爭的激烈化、多麵化,要想與外國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化優勢,已有一定的社會基礎資源共享,市場反應靈敏的大規模農場進行肉搏,就要進行大規模的產業結構升級,改變延續幾千年的傳統的一家一戶的方式進行產業化經營。結合黑龍江省實際情況,辦法是先重點培育一批有實力、懂經營、有先進理念的大型龍頭企業,對他們給予財政、稅收和信貸上進行的支持,然後將他們與農戶、農業基地聯合起來,按照韓國等進口國的需求,實現共同生產和經營條件下建立標準化的養殖、種植、生產和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三者聯合形成的合力將產生有益的化學反應,形成1+1+1>3的作用,對於增強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及推廣
在通訊極為發達的今天,要想擴大黑龍江省自己農產品的知名度,僅僅靠提高質量是不夠的,要打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大力建設農產品綠色品牌,通過網絡媒體、平麵媒體等多種方式擴大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用已具品牌優勢的農產品進軍挑戰嚴苛的韓國農業產品進口非關稅壁壘。在當今國際農產品市場,低價競爭已成為眾矢之的,有嚴苛的反傾銷措施,依靠勞動力豐富,土地價格低廉這些優勢已經不足以進軍韓國農產品市場,低價優勢早已成為餘暉,而不是真正的優勢,農產品已經進入以品質求生存,靠品牌求發展的新時代。黑龍江省農業企業要學會樹立品牌意識和提高商標認知度,用綠色名牌產品打開韓國挑剔成性的市場,並注意利用知識產權來保護自己相關權益。
參考文獻:
[1] 楊 英,範亞東.黑龍江省農產品出口問題分析及對策建議[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
[2] 張蕙傑,王瑜潔.韓國的農產品貿易政策中國食物與營養[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5).
[3] 劉桂榮,殷 傑. 韓國食品安全管理體係及進口食品監管製度簡介[J].檢驗檢學刊,2010(7).
[4] 潘 娟,崔 磊.黑龍江省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展的探討[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3).
[責任編輯:金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