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企業合作和民間文化交流
企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區域經濟合作的載體。同樣,非政府組織在促進區域發展方麵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覷。中日韓三國目前可以先通過一些非政府組織來搭建平台,用以促進企業之間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立做好準備。其次還可以通過構建多層次的合作機製,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加強相互間的溝通,掃清自由貿易區構建進程中的障礙。中日韓三國的曆史淵源很長,文化上互通有無,在傳統、生活習慣、思維模式上,中日韓三國有著極大的共性。因此,在貿易往來中,文化因素為三國的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加深了三國之間相互理解,有利於減少由於溝通理解不當產生的貿易摩擦。
(四)中韓先行建立自由貿易區,以外力提高日本加入自貿區的速度
近十年來中韓兩國之間在貿易上既有垂直分工,又有水平分工,反映出中韓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稟賦條件中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這就有利於促進中韓間加強經貿合作,開拓更廣泛的合作領域,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政治上,朝鮮半島實現統一離不開中國的合作;經濟上,韓國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中國的市場;意願上,韓國政府多次表達了合作的想法。這些積極因素都有利於中韓間率先實現自由貿易區。
至2014年5月,中韓就兩國自貿區建設已進行了十一輪談判,進展順利。中韓自貿區的率先建成,對與中韓經濟密切相關的日本而言必將是一種巨大的挑戰。自由貿易區本身具有排他性,必將使日本無法分享中韓自貿區帶來的區域經濟合作效應,使日本喪失巨大的經濟利益以及經濟效應可能帶來的政治成果。出於經濟利益以及由經濟利益帶來的政治利益的考量,日本肯定會采取更積極的態度和更主動的行動投身到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進程中來。
參考文獻:
[1] Joanne Gowa,Allies、Adversaries、and International Trad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
[2] Stephen D.Krasner,ed.,International Regime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3).
[3] 羅伯特·吉爾平.國際關係政治經濟學[M].楊宇光,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1.
[4] 宋 薇.淺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與發展[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0):94-96.
[5] 宋 偉.美國霸權與東亞一體化:一種新現實主義的解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9(2):62-63.
[6] 蔣序懷.現階段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對東亞貨幣金融合作的影響[J].探求,2013(3):97-103.
[7] 李文韜.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及其對APEC合作影響[J].南開學報,2012(4):85-94.
[8]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6卷[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841.
[9] 胡鞍鑰,門洪華.中國:東亞一體化新戰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34.
[10] 盧海濤,陳為國.構建中韓自由貿易區、促進東亞經濟一體化[J].經濟研究導刊,2007(2):177.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