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邊界效應轉化下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合作研究(2 / 3)

(二)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經濟效應分析

1.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發展

從經濟學的視角來看,跨境經濟合作的本質是在一個特定區域內為生產要素的自由化流動創造條件。跨境經濟合作區所製定的製度安排和組織機構有利於貿易投資的自由化,近而促進生產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從國際貿易的視角來看,跨境經濟合作區的建立,有利於推動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原本單一小額邊境貿易結構得以豐富。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作為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範區,必將加快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和人才流彙聚,提升邊界地區的開放程度,改善邊境經貿發展的落後狀態,推進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2.推動口岸向城市化發展

跨境經濟合作區的發展呈現出城市化效應。邊境口岸發展不同與中心城市發展,邊境口岸通常是通過開展對外貿易、貨物流轉等來推動城市發展。而跨境經濟合作的建立,形成各種生產要素集聚,產業規模擴張,分工進一步深化,使得邊境口岸成為區域內的相對集中的流通中心,服務管理中心、人力集聚中心和對外交流中心,有利於邊境地區向城市化發展轉變。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立使得原本分散的勞動力、資金、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彙集於霍爾果斯口岸城市。通過產業集聚帶動中哈雙邊交流頻度的大幅提升。優化和整合中哈雙方的各自的優勢資源,推進和深化中哈兩國的國際分工,加快霍爾果斯口岸向中心城市發展。

3.發揮對周邊地區經貿合作的輻射作用

跨境經濟合作區設立的初衷是在特定的邊境地區建立經濟合作區,通過邊境雙方的分工和合作,在區域內開展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投資的開放政策,進一步整合區域內資源,提高雙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形成特定的成熟經濟圈,不僅提升自身經濟,同時通過輻射效應拉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立必將進一步帶動中哈雙邊貿易和投資的顯著增加。中哈經貿合作範圍向東可輻射到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向西可輻射到中亞五國、俄羅斯以及西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中哈霍爾果斯口岸現已成為我國西部第二個公路運輸與鐵路運輸為一體的國際聯運口岸,輻射能力和輻射作用較為明顯。

4.為深化開放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由於跨境經濟合作區是新興的經濟合作模式,各個地區的自然資源、區位條件和貿易對象等因素的不同,因此跨境經濟合作區沒有相對一個統一的合作框架。每個合作區的建立和運行都為各國更深入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提供實踐探索,為更高促進各國參與更高層次的經濟合作積累豐富經驗。如果主動獲取製定合作規則的話語權,有效促進對周邊國家開放的主動權,更急積極地擴展與周邊國家的經貿合作。特別是通過構建跨境經濟合作區,以及在跨境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可以積累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經驗,進而提高本國在經濟合作中的話語權和主導地位。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中國與周邊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跨境經濟合作區,沒有先例經驗和成熟的模式參考,在管理和運行上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風險。一旦問題和風險得到解決和解除,摸索的成功的創建經驗有利於建立中塔、中吉和中烏雙邊跨國經濟合作區。